甲方拖欠工程款我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合同约定施工完成后支付60%的工程款,请问甲方是否已支付? 如果未支付该款项,则甲方的行为属于违约,您可以起诉甲方,主张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证明标准比较低,比较有胜算。 2、如果已支付30%和60%,而10%未支付,而您可以肯定广告牌符合相关标准,不存在晃动过大的不合格问题,您可以起诉甲方,请求支付该剩余工程款。 所谓的“验收合格”,需要您提供相应证明,例如请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出具验收报告等,可能会花费一定费用。 3、即使需要进行诉讼,诉讼费用也不需要您来支付,因为合同双方是您所在的公司和甲方,您不是案件的当事人,即使对方未支付,该笔资金也不会由您支付。 如果您的公司对您有苛刻要求,比如解聘等,您可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维护您的权益。 祝您圆满解决问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甲方拖欠工程款的解决方式:拖欠工程款应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可以先行与甲方协商要求支付工程款,当甲方逾期未支付且协商不成时,承包人可以行使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诉至法院请求将该工程查封,以折价或拍卖的方式清偿工程款。该权利是法律赋予承包人的特殊权利,为了保护承包人的合法利益。
-
甲方拖欠工程款怎么办
承包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向仲裁委申请仲裁,收到生效的民事判决或仲裁裁决书后,甲方仍不履行的,承包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甲方拖欠工程款,是建筑开发商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的一种违约行为。面对被拖欠工程
2021.03.06 250 -
甲方拖欠工程款怎么办?
甲方拖欠工程款可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协助解决。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20.09.08 220 -
甲方拖欠工程款要怎么办
承包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向仲裁委申请仲裁。收到生效的民事判决或仲裁裁决书后,甲方仍不履行的,承包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甲方拖欠工程款,是建筑开发商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的一种违约行为。面对被拖欠工程
2022.11.07 198
-
甲方拖欠工程款我应该怎么办呢?
1、合同约定施工完成后支付60%的工程款,请问甲方是否已支付? 如果未支付该款项,则甲方的行为属于违约,您可以起诉甲方,主张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证明标准比较低,比较有胜算。 2、如果已支付3
2022-12-14 15,340 -
甲方拖欠工程款该怎么办
1、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
2021-06-28 15,340 -
甲方拖欠工程款该怎么办?
甲方拖欠工程款可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协助解决。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
2022-11-06 15,340 -
甲方拖欠工程款该怎样办
甲方拖欠工程款可找劳动或司法部门,如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协助解决。在项目法人出资方出资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只应将项目法人作为被告。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拖欠工人或其他劳动者工资的,受害人可根据《民事诉讼法
2022-07-19 15,340
-
00:47
发包方拖欠工程款怎么办
发包方拖欠工程款的,承包方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的规定,如果建筑工程合同的发包人没有能力承担债务的,那么应当对承包人的工程款优先清偿,顺序优先于抵押权和其他的债券。其次,双方可以就工程款事
1,200 2022.04.17 -
01:11
工程拖欠工程款怎么办
工程拖欠工程款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要回工程款,也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要回工程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起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正式立案前会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能达成调解的,则法
670 2022.04.25 -
01:07
对方拖欠工程款不给怎么办
对方拖欠工程款,承包人最好先与发包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无法协商解决的,还有下列两种解决方式,第一种是承包人可以到当地的建设局或者信访局寻求帮助,第二种是承包人可以采取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请求发包人支付工程款。当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34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