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量刑标准100元可以判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抢劫罪量刑标准金额不是100元,抢劫罪达到数额较大是应当予以立案。 2、抢劫罪中关于数额的标准一般是:500-2000元是数额较大;5千—2万元是数额巨大;3万--10万是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劫罪是行为犯罪,跟金额没有关系,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抢劫罪,哪怕是一分钱。
抢劫罪涉案金额2000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
抢劫多少钱可以立案抢劫罪量刑标准
抢劫罪是没有数额要求的,不管抢劫多少钱,公安机关都应当立案。抢劫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有实施抢劫的行为,无论其是否取得财物,均构成抢劫罪,应当立案追诉。
2020.12.12 265 -
少年抢劫罪量刑标准
少年抢劫罪的量刑标准为,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年抢劫构成犯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在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2.08.11 213 -
抢劫罪量刑标准金额2000判刑多少年
抢劫2000元应该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2020.08.07 515
-
抢劫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抢劫一千元以下可以判多少年
抢劫罪与抢劫到财物有关,价值越大量刑越重,但这不是唯一量刑标准。因为抢劫罪不但侵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权同时还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权,所以在量刑时还要综合考虑作案人的手段、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刑法》第二百六十
2022-03-15 15,340 -
抢劫100元以下判多少年
一般抢劫100元以下判多少年的事,界定抢劫罪要件:①非法占有的目的;②当场使用暴力;③年满14周岁。所以抢劫的多少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低于100也能构成抢劫罪。
2022-08-13 15,340 -
抢劫100元判多少年?
抢劫罪是行为犯罪,跟金额没有关系,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就构成抢劫罪,哪怕是一分钱。关于量刑主要根据犯罪情节,比如使用了怎样的暴力手段等。关于抢劫罪的量刑标
2022-08-17 15,340 -
抢劫100元判多少年?
涉嫌抢劫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
2022-04-04 15,340
-
01:06
抢劫100元判多少年抢劫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抢劫行为,就有被判处刑罚的可能。抢劫金额100元,应当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刑法,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符合抢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并且不
3,337 2022.04.15 -
01:03
抢劫一万元判多少年抢劫一万元,尚不构成抢劫罪中抢劫数额巨大的标准,不属于抢劫罪加重处罚的情节,因此,抢劫一万元,一般应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根据案件情况处以罚金。但是,如果抢劫一万元的同时,还存在其他加重处罚的情节,则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4,824 2021.04.25 -
01:24
抢劫罪量刑标准抢劫罪这一罪名的主要特征为使用暴力夺取公私财物。抢劫罪的暴力,是指通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压制被害人的反抗,为犯罪排除障碍,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而上述的其他方法,则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或不能反
7,0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