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侮辱、毁坏尸体、尸骨、遗体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意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盗窃、侮辱尸体罪是指“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占有尸体、或者采用猥亵、破坏、抛弃或者其他方法侮辱尸体的行为。”所谓尸体,指自然人死亡之后所遗留的躯体,尚未死亡的被害人的身体,不是尸体,无生命的尸体,如已蜕化分离的,则为遗骨或遗发,不能称为尸体,尸体不以完整无缺为必要。”尸骨是不是尸体,有两种观点,1、“如果尸体已经腐烂成为尸骨,不能认为是本罪所讲的尸体。”2、“尸骨或遗骨不等于尸体,但从实质上看,盗窃尸骨的行为也可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法律解释上讲,将尸骨解释为尸体,也不存在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在我个人认为,“尸体”应作广义上的理解,包括尸骨和遗骨。但是否包括尸体的蜕化残留物和变形腐化物,如骨灰、遗发等,则应依据行为人盗窃、侮辱该“尸体”能否产生严重的危害性后果为判断标准,在决定能否成立成立盗窃、侮辱尸体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盗窃尸体罪,是指秘密窃取尸体,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下之行为。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的尊严或者伤害有关人员感情的行为。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盗窃尸体罪,是指秘密窃取尸体,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下之行为。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的尊严或者伤害有关人员感情的行为。
-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怎么判刑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客体为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本罪的行为对象是尸体。所谓尸体,是指自然人死亡后所遗留的躯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行为。
2020.10.19 352 -
如何认定盗窃侮辱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
盗窃侮辱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的认定:在判断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本罪时,所考虑的不应该是行为人侵犯的行为对象是否属于存在争议的“尸体”,而应该要重点考虑该种行为所侵害的客体是否为刑法规定该罪时所需要保护的客体。从这实质的一点出发,根据具体情
2020.05.09 233 -
盗窃、侮辱、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会怎么处罚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谓侮辱尸体,是直接对尸体施加凌辱等各种行为方式的概括,并不以公然为必要,可以是暴力行为,也可以是非暴力行为。
2020.12.07 138
-
盗窃、侮辱、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
盗窃、侮辱、故意破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和管制。盗窃、侮辱、故意破坏尸体、骨灰罪、本罪是选择性的罪名,是指盗窃、侮辱、故意破坏尸体、骨灰的行为。
2021-10-11 15,340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盗窃、侮辱、毁坏尸体、毁坏尸体、留置尸骨骨灰罪
盗窃、侮辱尸体的行为,破坏善良的民族习惯和传统,伤害社会风化,也易造成群众间的矛盾,酿成大的冲突,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对于有盗窃、侮辱尸体行为的,构成犯罪。该罪在行为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盗窃、
2022-03-05 15,340 -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是犯罪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零二条规定:、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本罪是选择性,,是指秘密窃取尸体,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下之行为。,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
2022-09-14 15,340 -
犯了盗窃、侮辱、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怎么判刑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盗窃尸体罪,是指秘密窃取尸体,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下之行为。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
2022-06-24 15,340
-
01:04
盗窃罪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什么盗窃罪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它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在主体方面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构成主体
919 2023.01.04 -
01:44
盗窃什么构成盗窃罪以下四种盗窃行为会构成盗窃罪: 1、盗窃公私财物,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数额较大的; 2、多次盗窃。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3、入户盗窃,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4、携带凶
1,706 2022.10.08 -
01:13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什么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 1、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3、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4、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
2,443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