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的具体管辖地是哪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诉讼由一方当事人提起。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都是军人的,一般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部队团以上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一般由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满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离婚的管辖地一般是被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通常情况下,离婚诉讼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原告应当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并且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离婚诉讼属地属于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婚姻缔结地(通常指婚姻登记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离婚诉讼的管辖地具体包括哪些
离婚诉讼的管辖地: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020.02.02 208 -
起诉离婚的管辖法院是哪里
起诉离婚的一般要到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要到被告经常居住地的法院起诉。 如果存在下列情况的,则要到原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如果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一、被告不在中
2020.07.21 124 -
离婚诉讼案件管辖地是哪里
离婚诉讼属地的管辖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因为离婚涉及到人身关系,所以离婚房产过户纠纷即不是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也不能协议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规定,
2020.04.27 125
-
起诉离婚的管辖法院是哪里
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
2021-01-29 15,340 -
离婚诉讼属地的管辖是哪里
离婚诉讼属地的管辖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因为离婚涉及到人身关系,所以离婚房产过户纠纷即不是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也不能协议管辖。《中
2022-05-12 15,340 -
起诉离婚管辖法院是哪里
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
2022-07-10 15,340 -
诉讼离婚所在地的管辖是哪里
离婚诉讼属地的管辖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因为离婚涉及到人身关系,所以离婚房产过户纠纷即不是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也不能协议管辖。《中
2022-06-06 15,340
-
01:08
离婚起诉在哪里起诉
离婚分为诉讼离婚和协议离婚,如果当事人要采取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可以前往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的经常居住地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如果是不同地点的,原告就应当前往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
2,228 2022.04.17 -
00:59
起诉离婚要在哪里起诉
起诉离婚确定管辖法院的规定如下: 1、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的基本管辖原则是被告所在地,也就是被告户籍所在地。但是被告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管辖; 2、存在以下例外情形:被告被监禁的,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被告离
1,182 2022.04.17 -
01:15
具体如何写离婚起诉状
具体写离婚起诉状内容如下: 1、要写明原告和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和住址。如果有诉讼代理人,还应当写明诉讼代理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代理权的范围以及与原告之间的关系等; 2、主要是陈述婚姻状况、离婚理
483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