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是哪些呢,求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村干部职务犯罪主体的特点:村干部职务犯罪主体的特点包括挪用公款、相互勾结、共同腐败、冒领续保金费等。村干部职务犯罪主要以农村“三大员”为主,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会计。
1、从作案主体上看,村干部职务犯罪主要以农村“三大员”为主,即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会计。在近三年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农村“三大员”占涉案总人数的比例达38%,农村这“三大员”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或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或拉拢乡镇干部和其他村干部,共同腐败。 2、从作案对象上看,土地征用补偿款以及政府各部门涉农惠民拨款是村干部职务犯罪所侵犯的主要对象。这些款项往往额度较大,在操作中又存在非常规性、临时性以及使用管理的非规范性,因此这些款项成为了村干部非法谋利的主要目标。 3、从作案方式上看,犯罪手段简单直接。作案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直接占有。在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收款不入账、重复支出、重复报销等手段直接侵吞或挪用,方法极为简单。 二是虚报冒领。有的村干部虚报假名或冒名领取补偿款及下拨费用,将其据为己有;有的是虚报青苗面积,虚报土地补偿等级,骗取高额补偿等。 三是截留资金。利用经手、管理资金之便,截留资金,进行贪污或挪用。 4、从作案形式上看,窝串案现象明显,共同犯罪突出。在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内外勾结、上下联手,互贪互惠的“利益小团体”屡见不鲜,涉案人员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5、从犯罪类型上看,犯罪类型较为集中。从近三年查办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来看,主要涉及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罪名,而且贪污案件占很大比例。
-
农村基层干部退休
一、办理退休范围 办理养老退休范围为任现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以及曾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0年以上,现任副书记或副主任的村干部,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原则上不再担任村干部,实行退职休养制度。 二、退休标准及条件
2020.11.08 1,078 -
民政部门职务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民政部门职务犯罪特点: (一)主体固定:民政部门职务犯罪人员绝大多数是民政部门的中层干部、基层民政办主任、会计。 (二)手段简单:一般采用虚列、冒领、截留等手段。 (三)隐瞒政策:利用优抚对象不熟悉或不知晓国家优抚政策而截留、侵吞各类优抚金
2020.06.18 144
-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近年来,群众举报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线索大大增加,来信来访呈上升趋势。从该院查办的案件数量来看,尽管与前些年查办村干部职务犯罪的高峰相比有所下降,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仍处于高
2022-06-28 15,340 -
农村职务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1、贪污受贿多 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2010年审结的贪污贿赂案占同期总数的84%;其次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2、涉及领域广 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务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
2021-08-18 15,340 -
农村职务犯罪有什么特点?
犯罪领域相对集中在资金数量较大的支农惠农政策性补贴、征地拆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惠农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规模扩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
2022-08-01 15,340 -
基层经济犯罪的特点以及原因是哪些?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022-08-01 15,340
-
01:07
农村房子被村干部强拆怎么办
农村房子被村干部强拆的处理办法如下: 1、了解拆迁主体,如果是政府主导的,一般是为了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情况只能争取合理补偿;如果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就不具有强制性,所有权人有权决定是否被拆迁; 2、分清楚是国有土地上拆迁还是集体
4,595 2022.04.17 -
00:59
农村干部收受他人钱物是否是受贿
农村干部收受他人钱物,不一定会构成刑法规定的受贿罪。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农村干部收受财物的情形,才会构成受贿罪。具体来说,这主要是根据了我国刑法第388条的规定。根据刑法第388条,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是行
1,519 2022.04.17 -
01:36
农村土地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这其中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又最为常见。一般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
8,50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