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离婚后孩子给谁抚养? 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二婚离婚后如果夫妻二人没有生育子女的,则各自的子女仍然归各自抚养,不需要考虑抚养权的问题; 如果生育了子女的,则二人所生的孩子谁来抚养双方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判决,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离婚孩子应该判给谁抚养,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 1、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夫妻离婚后,法院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对小孩的抚养权进行判决:如果小孩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抚养权会判给女方;已满两周岁的子女,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来判定抚养权的归属。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判给谁
一、哺乳期内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如果有其他不适宜随母亲生活的原因,也可随父亲生活。 二、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议决定。如果当事人双方因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协议时,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
2021.04.21 411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判给谁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确定由双方协商确定;其次,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法院判定的原则是: 一、1、2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两岁以下的孩子会被判给女方; 二、两岁以上八岁以下的子女。对于两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双方都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
2022.04.14 275 -
离婚孩子判给谁抚养?
夫妻离婚有孩子的,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1.04.13 85
-
离婚后孩子判给谁抚养怎么判
如果你没有工作,孩子判给对方的可能性较大; 2、房子要看是婚前买的,还是婚后买的,如果是婚前买的,婚后还贷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婚后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进行分割;
2022-04-11 15,340 -
离婚后孩子判给谁抚养
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判决,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判给母亲一方。 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
2022-11-15 15,340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孩子离婚后判给谁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的余宇婚姻家事律师团队为您解答: 争取孩子抚养权有几种情形,第一,孩子两岁之内,一般判给妈妈抚养,第二,孩子2岁到10岁,父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判给更有利于孩子健康从成长的一方。第三
2022-03-31 15,340 -
离婚后孩子判给谁抚养权
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判决,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判给母亲一方。 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
2023-01-25 15,340
-
01:54
离婚孩子一般判给谁抚养
离婚孩子一般判给谁抚养,法院判决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双方的抚养能力等因素来确定。参考因素如下: 1、双方的基本条件,例如文化教育程度,工资收入等等; 2、父母双方和孩子的情感基础; 3、孩子生活环境方面,例如孩子的居住环境,教育环境; 4、
657 2023.04.20 -
01:29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怎么给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的给付如下: 1、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2、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
702 2022.09.24 -
01:04
离婚后孩子会判给谁
离婚后孩子判决如下: 1、离婚孩子不满两周岁的,一般会判给母亲; 2、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对于孩子抚养权父母双方可以进行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3、若是孩子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
697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