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和爆炸罪的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区别主要在于: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法控制、可能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并且爆炸发生后无法控制对不特定对象造成损害的抽象危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区别主要在于: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法控制、可能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并且爆炸发生后无法控制对不特定对象造成损害的抽象危险。
一方面,使用的犯罪手段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法控制、可能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并且爆炸发生后无法控制对不特定对象造成损害的抽象危险。 另一方面,放火罪和爆炸罪的预备行为的危险性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持有火种和动火是日常生活所需,并不是违法犯罪行为,无需特殊资质和审批许可。但是持有、储存、运输和使用爆炸物品,在我国是被严格管制的,并且刑法规定有多个罪名予以规制。
-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区别是什么
放火罪和爆炸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犯罪手段不同、预备行为的危险性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即嫌疑人故意进行纵火,还需要具有在火势蔓延后,可能会无法控制、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就可以实施爆
2022.04.12 1,388 -
爆炸罪与放火罪有何区别?
放火罪和爆炸罪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具有对公共安全危害极大的本质相似性,因此被《刑法》规定同一个法条之中。但是,放火罪与爆炸罪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使用的犯罪手段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
2020.07.05 120 -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差异是什么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差异: 1、爆炸罪和放火罪犯罪手段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引火,火势蔓延后无法控制,可能会破坏大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爆炸罪需要爆炸物或爆炸装置,爆炸后无法控制对不特定物体造成损害的抽象危险; 2、放火罪和爆炸罪的风险
2022.04.16 491
-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区别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区别主要在于: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法控制、可能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并且爆炸发生后无法控制对不
2022-06-07 15,340 -
爆炸罪与放火罪的区别
爆炸罪和放火罪的区别主要在于: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法控制、可能毁损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抽象危险。而爆炸罪则需要有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并且爆炸发生后无法控制对不
2022-06-10 15,340 -
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的区别
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的区别在于: (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罪是出于过失,而爆炸罪是由故意构成。 (2)客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行为只有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
2022-03-12 15,340 -
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区别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区别在于: (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
2022-03-14 15,340
-
01:15
过失爆炸罪认定标准
过失爆炸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过失地引发爆炸物,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过失爆炸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是公共安全。换句话说,就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
1,057 2022.04.15 -
01:36
亲告罪和自诉罪的区别
一般来说,亲告罪就是自诉罪。亲自告诉的罪名,就是说这些罪名只有当事人亲自起诉,司法机关才能受理。首先明确亲告罪的性质,既然是罪,已经构成刑事犯罪的标准。刑事犯罪基本都是公诉,即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而亲告罪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由被害人本
1,770 2022.04.15 -
01:02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
1,57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