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政策买房首付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套新房首付算法有规定根据国家规定,以家庭为单位,只要是首套房子,首付不能低于总房价的30%,例如要购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那么你的首付款至少是100万30%30万元。★买房首付是怎么算的,依据贷款额度算首付虽然有规定,只要拿总房价的30%就可以,可是还有一个贷款的问题。例如上述的总房价100万的房子,如果采用公积金贷款,夫妻双方的最高可以贷款45万元,那么剩余的房款都要首付,也就是100万元-45万元55万元,即首付55万元。如果采用商业贷款,还需要考察你的家庭收入情况和还贷能力,看能贷款多少钱,那总房价减去贷款的额度,剩余的也都是要首付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是20%,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是30%。2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即4成,这意味着居民在购买200万的二套房,首付款可以少交60万。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公积金贷款首付降至2成。在公积金政策方面,首套房首付比例为20%;对于拥有一套房已结清贷款,再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为30%,此前首付比例则为60%。
买房首付新政策是,只针对不实施限购的城市,其次,首付比例最低只需百分之二十五面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人群。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需要以网签合同价和房屋评估价的最低值来作为计算基数确定贷款额度。
-
买房首付新政策是什么
买房首付新政策是,只针对不实施限购的城市,其次,首付比例最低只需百分之二十五面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人群。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需要以网签合同价和房屋评估价的最低值来作为计算基数确定贷款额度。
2020.02.01 153 -
西安买房首付新政策
公积金购房首付比例执行原政策不变,还是不得低于35%,同时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首付比例不低于40%,对于结清了首次贷款之后再次申请的,那么需要不低于50%的首付。另外,购房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首付比例不低于55%。
2020.08.29 346 -
首套房契税新政策2021年
首套房契税新政策2021年是根据房子的面积具体计算。个人购买家庭的唯一一套住房,房子的面积是九十平方米及九十平方米以下的,减按百分之一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九十到一百四十平米的,减按百分之一点五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一百四十平米以上的按百分
2022.04.13 2,530
-
买房首付新政策是多少钱
第一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20%,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2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40%以上,即4成,意味着居民购买200万套房,首付可以减少60万套。2年以上(包括2年)的普通住宅对外销售的,
2021-09-22 15,340 -
买房首付新政策
根据现在实行的房贷政策,房贷首套房首付至少3成,非限购城市首次最低2.5成,截至2015年12月17日,合肥、厦门、济南、南宁、常州已全面实行2.5成政策。沈阳、西安、太原、郑州、成都、天津、长春、东
2022-02-11 15,340 -
南宁买房首付新政策
在南宁购买90平米以下房子,根据你贷款的方式不同,最低首付也有所不同:1、首次使用公积金,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含)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最低为房屋总价的20%。公积金贷款购房面积大于90平米的,
2022-02-11 15,340 -
郑州买房首付新政策
在东区买了一套79-80㎡的房子,郑东新区房子均价大概在1万以上,按照郑东新区保守的房子价格来算,在郑东新区买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至少需要80万,那么按照2014年买房首付比例的30%来算,2014年在
2022-03-10 15,340
-
00:53
医保新政策2021年最新
2021年医保最新政策如下: 1、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将二合一; 2、大病医保报销上限将大幅提高; 3、医疗费用越高将获更多医保支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233 2022.04.17 -
00:59
最新监狱减刑政策2021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新的司法政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确有悔改表现”应当同时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
2,010 2021.03.27 -
01:02
直系亲属房产过户2021年最新政策
直系亲属房屋过户2021年的最新政策,主要是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就算是直系亲属要办理房屋过户的话,也必须经过不动产登记,才能够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具体来说,直系亲属之间办理房屋过户,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
2,030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