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没签,可以追究什么责任,以及如何证明

没签,可以追究什么责任,以及如何证明

2022-10-26 20:5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海南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26回复

专业分析:

没签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金,银行对账单及保险记录等都可以证明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实名举报没有证据会追究责任。举报行为若为明知对方没有违法违规行为,但仍希望对方受到处罚的情形,则举报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反之则不会。我国《刑法》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行为人伪造机动车驾驶证是违法行为,是会依法受到行政处罚的。

律师普法更多>>
  • 脑震荡可以追究什么责任
    脑震荡可以追究什么责任

    被打成脑震荡可以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构成轻伤的,则涉嫌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 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

    2021.01.20 224
  •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 1、触犯本罪的,一般可以追究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存在特别严重情节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失特别重大的,可以追究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020.03.20 103
  • 肇事逃逸可以追究什么责任
    肇事逃逸可以追究什么责任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

    2020.10.16 161
专业问答更多>>
  • 凭证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一)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提供与重大资产交易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在涉及公共

    2022-07-03 15,340
  • 没有证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

    只要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话,即便没有证人也可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事实上,《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

    2022-01-08 15,340
  • 虚假的证明文件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一)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提供与重大资产交易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在涉及公共

    2022-07-12 15,340
  • 合同没有签字可以追究违约责任吗

    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合同当事人未签字的,合同就未成立,未

    2022-07-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569 2022.04.17
  • 缔约过失责任如何追究 01:27
    缔约过失责任如何追究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如何承担和追究,一般按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可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

    1,391 2022.04.17
  •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01:02
    哪些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以下情形可以追究缔约过失责任: 1、假借签订合同,恶意的进行磋商;假借指的是合同任意一方当事人根本没有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意思,与对方当事人进行磋商只是借口,旨在损害订约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2、故意隐瞒与签订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

    1,544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