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和占有的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源自罗马法,是民法中一个重要内容,构成不当得利有四个要件:必须一方获得利益。必须他方受到损失。必须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必须受益没有合法依据。《刑法》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不当得利和占有的区别如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概念不同: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性质不同:不当得利属民事责任;侵占罪属刑事责任。 3、不当得利的取得,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侵占罪有严格的犯罪构成要件。 4、特殊情况下不当得利也可以演变成侵占罪。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性质上: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
-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的区别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性质上:不当得
2020.07.17 158 -
不当得利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不当得利和职务侵占罪的性质不同。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
2021.12.13 890 -
侵占与不当得利的区别
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区别是: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
2021.01.15 201
-
不当得利和占有的区别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
2022-06-26 15,340 -
不当得利和侵占的区别
1、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
2022-05-26 15,340 -
无权占有和不当得利的区别
债法上,占有也是一种利益,无权占有,即无法律只因而获得了利益,是不当得利,权利人可以主张返还请求权。
2022-08-27 15,340 -
侵占罪和不当得利的区别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
2022-05-22 15,340
-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75 2022.12.11 -
01:22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财产受到损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虽属既成事实亦不受法律保护,受益人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害人。不当得利制度旨在调整欠缺法律依据
20,246 2022.04.15 -
01:20
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区别
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区别如下:1、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同。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保护实体特征,比如外观、形状、结构以及组合位置关系等。发明专利:除了可以保护实用新型专利的实体外,还可以保护非实体方案,比如新材料配方,新方法步骤等;2、保护期限不同
5,55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