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再审适用什么地方的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再审申请书。 2、一审生效裁判文书。 3、二审生效裁判文书。(一份,复印件) 4、再审生效裁判文书。(一份,复印件) 5、申请人身份证明。(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原件如果是律师办理,须带当事人身份证复印件) 6、营业执照。(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单位的情况。一份,复印件盖公司公章。) 7、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适用于申请人是法人的情况。一份,原件。) 8、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适用于申请人是非法人单位的情况,比如合伙企业。一份,原件。) 9、授权委托书。(一份,原件。) 10、代理人身份证明。(代理人提交身份证或律师证复印件一份(律师证复印件盖律所公章,及身份证原件或者律师证原件) 11、律师事务所函。(适用于律师代理的情况。一份,原件。) 12、原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一份,复印件。) 13、支持申请再审事由的有关证据。(一份,复印件。) 14、提供光盘。(提供再审申请书、一审裁判文书、二审裁判文书的电子文档,要求WORD格式,一份,须制作成光盘。如果存在重审的情况,发回重审的裁定,重审判决书等也要制作成电子文档。)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最高人民法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以维护宪法法律尊严为己任,秉持司法为民之理念,致力于构筑法治社会基础,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自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裁判发正义之声,以司法解释行法治之策,把握时代脉动,体察社会需要,满足人民期望,弘扬法治精神,是宪法法律的忠诚守护者。
-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立案
再审期限,从收到终审判决书之后的第二日开始计算,6个月申诉期。建议不要以终审判决书收到日期为准,最好以判决书落款日期为准,这样可以避免再出示送达回证之类的判决书签收证据。
2020.02.08 477 -
最高院问人民法院再审期限
1、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 2、当事人申请再审,应
2020.07.05 504
-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什么地方的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最高人
2023-08-05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有什么呢?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就是这个。
2022-08-06 15,340 -
最高法院民事再审原则
我找到的最高法院民事再审范本如下,再审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汉族,职业,住址,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A: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汉族,职业,住址,电话。 再审被申请人B: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
2022-08-06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怎么规定的?
根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再审标准如下:第一条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对本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经复查认为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应当决定或裁定再审。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
2022-08-06 15,340
-
00:58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具体如下: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继续履行;8、赔偿损失;9、支付违约金;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1、赔礼道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
2,431 2022.05.11 -
01: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诉讼时效有以下几个要点: 1、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的;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本息的;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
3,951 2022.04.15 -
01:13
违约责任的5种承担方式民事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定金罚则。其中,继续履行是指当一方当事人未按约定支付价款或者报酬时,对方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按照约定支付价款或者报酬;另外,补救措施有多种
2,14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