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本年利润也要结转吗,是不是本年利润年底必须结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亏损本年利润也要结转,本年利润年底必须结转,结转后本年利润余额为零。本年利润在年末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1、若企业亏损,则本年利润在贷方,会计分录为: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2、若企业盈利,则本年利润在借方,会计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账户:1、账户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2、账户用途: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3、账户结构:借方记减少,登记由有关账户转入的各项费用、成本、税金数额;贷方记增加,登记由有关账户转入的各项数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本期发生的净亏损;期末贷方余额表示本期发生的净利润。年末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后无余额。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分配利润和盈利不能等同。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是公司还未进行分配的利润,在未分配利润里边可能有涉及到公司还未分配的盈利部分,但二者不能简单的同等。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
企业年利润要交企业所得税的,缴纳的比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如下: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企业的应税所得额,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企业的总利润进行调整,不是企业总利润直接乘以税率计算出来的。
-
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要注意什么?
1、转增比例过高,会影响公司账面上的业绩(主要是利润率),对公司长远发展不利; 2、由于转增的未分配利润应当扣除截至转增时点的应提未提折旧和应纳未纳税收,如果转增比例过高,会涉及到较大数额的折旧及纳税调整,倘若验资时无法通过,则需重新调整增
2020.12.22 250 -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之间是什么关系
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税费所得的。营业利润是利润总额加上营业外支出,减营业外收入、减投资收益所得的。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所得的。
2020.01.15 1,244 -
新股东能分往年利润吗
新股东加入只是涉及股份转让事宜,股份转让是原股东与新股东之间的交易,公司只是涉及股东变更,即实收资本明细科目的变化,股东之间的股份转让价格由转让方和受让方协商确定,可以以所有者权益合计数作为参考。
2020.08.08 442
-
本年利润结转哪些
1、月末结转损益的时候,本年利润要结转的有:一、结转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2022-03-11 15,340 -
费用类转入本年利润是不是借方是本年利润
这是因为财务制度的规定。我现在用二种方式解答你的疑惑:一种是你认为合理的记账方式:借:主营业务收入100贷:主营业务成本50管理费用10财务费用10本年利润30第二种是按财务制度规定的:借:主营业务收
2022-10-23 15,340 -
企业年末结转利润时,损益类科目都可以转入本年利润吗
企业年末结转利润时,损益类科目都要转入本年利润。1、将收入结转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本年利润2、将成本、费用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2022-10-30 15,340 -
本年利润盈利结转时为什么从借方转?借方不表示亏损吗?
收入结转的时候会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成本结转的时候会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如果出现盈利,贷方就会大于借方,贷方会有余额,所以会把贷方剩余的部分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也就是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
2022-11-01 15,340
-
01:03
预备党员转正时间必须满一年吗
预备党员转正时间必须满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17,703 2022.04.12 -
01:16
专利不交年费后果是什么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专利权人如果没有依照规定缴纳年费,并且在一定期限内仍然不予以补缴的,专利权会提前终止,从而不再受到法律保护,此时,专利权人将不再独家占有专利使用权。当然,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专利权年费在期满之日起
5,517 2022.04.17 -
01:04
环境权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环境权是指公民有在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如下: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 5、监督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
6,03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