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取证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不当得利中的善意与恶意区分源于非给付不当得利中一种: 1、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 2、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基于得撤销而经撤销的行为所为的给付,受领人知其撤销原因的,也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益人。 二者返还范围不同: 1、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 2、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益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 对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的范围因善意与恶意而不同,应当说这是民法理论讨论的问题。所谓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 2、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3、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不当得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是依据不当得利是否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将其分为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指受益人受领他人基于给付行为而移转的财产或利益,因欠缺给付目的而发生的不当得利。非给付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人的行为,又可分为受益人的行为、受损人的行为和第三人的行为。基于这些事由构成不当得利的原因,是受益者无受其利益的权利,所以,非给付不当得利的“无法律上的原因”即为受益者无权利而受有利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拾得遗失物是不是不当得利的判断依据
拾得遗失物是不是不当得利,因拾得遗失物,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所以说拾得遗失物不是不当得利。拾得遗失物,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拾得人并没有取得所有权,只是拥有必要的费用请求权,并且负有的保管义务和报告义务。拾得人的拾得行为也不是致他人受损的
2021.01.18 112 -
不当得利的证据有哪些
不当得利需要有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是有效证据才能够使用,不当得利是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一、不当得利有哪些构成要件: 1、一方面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2、他方受有
2022.09.26 306 -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有法律依据吗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有法律依据。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包括利息。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
2021.01.11 265
-
不当得利的判决依据
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财产的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及使用权等权益的增加,如财产利益上负担
2023-06-24 15,340 -
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法律依据为:不当得利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
2023-02-16 15,340 -
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不当得利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
2023-05-26 15,340 -
不当得利的返还的依据
1、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2、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受损失的人不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1)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2)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
2023-05-26 15,340
-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72 2022.12.11 -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1,995 2022.04.17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
要确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应当了解我国的最新司法动态。具体而言,当事人可以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也就是《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决定》。而在此项司法解释中,民间借贷中最受关注的借款利率,
2,0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