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产假期间工资怎样发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检,工资应按出勤发放,不能以病假、事假、旷工处理; 其次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津贴发放,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是需企业补足的; 陪产假工资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支付,社保中心暂无明确规定由社保基金支付,目前由企业承担。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一款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可享受生育津贴,即视为产假工资。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产假天数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一般由公司先逐月垫付,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公司。
产假的工资是用人单位发,如果女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发;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
劳动法对病假期间工资发放如何规定
劳动法对病假期间工资发放的规定是:病假在六个月以内者,按下列标准支付病伤假期工资:本企业工龄不满二年者,为本人工资百分之六十;已满二年不满四年者,为本人工资百分之七十。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
2020.07.11 401 -
疫情期间劳动法工资发放规定
疫情期间劳动法规定的工资发放标准如下:第一,如果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第二,如果企业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
2020.12.11 2,852
-
劳动法产假期间工资怎样发放?
首先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检,工资应按出勤发放,不能以病假、事假、旷工处理; 其次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津贴发放,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是需企业补足的; 陪产假工资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支付,社
2022-05-19 15,340 -
劳动法产假期间的工资怎样发放
首先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检,工资应按出勤发放,不能以病假、事假、旷工处理; 其次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津贴发放,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是需企业补足的; 陪产假工资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支付,社
2022-05-19 15,340 -
劳动法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首先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检,工资应按出勤发放,不能以病假、事假、旷工处理; 其次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津贴发放,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是需企业补足的; 陪产假工资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支付,社
2022-05-19 15,340 -
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如果不是医疗期的话,这个是根据你自己的规章制度来发的。但不能低于市标准的80%。有些公司是请病假的话,会扣资金。假如你请1个月。你可能只发他的基本工资。其他绩效奖金则不发。假如你请10天假,基本工资/
2022-09-01 15,340
-
01:39
产假期间工资怎么发放
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依法享有的假期待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在我国女职工分娩后,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而怀孕期间,可以享受15天的长假。产假期间女职工的福利待遇,需要按照产前和产后来进行区分。分娩前,女职工享有15日的产
20,132 2021.04.25 -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49 2021.04.25 -
01:09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具体如下: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经济赔偿。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2、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
10,05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