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没还就告她诈骗的法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借钱不还的,一般不可以告其诈骗,因为这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属于民间借贷关系,这并不违法,民间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第2款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和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过部分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当然,民间借贷行为有时也可能涉嫌犯罪。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比如,如果提供虚假的房产证作担保,如果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借款,或者收取出借人的钱款后逃匿,等,就构成合同诈骗罪。构成合同诈骗罪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主要应当根据犯罪数额确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1〕7号)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刑法》第224条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借钱不还可以告诈骗吗可参考以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借钱不还的,不可以告其诈骗,因为这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借款构成诈骗罪,如果担保人对诈骗行为知情的,有罪。如果担保人对诈骗不知情的,无罪。因为犯罪有四个构成要件,其中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要构成诈骗罪,主观方面必须有犯罪的故意。
-
欠债不还可以告她诈骗吗
欠债不还一般不涉及诈骗,除非对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此时可以告对方诈骗,如果对方诈骗的数额较大的,将构成犯罪。
2020.01.23 106 -
民间借贷代借人有没有还款法律责任
民间借贷代借人没有还款的法律责任。民间借贷的“代借”,是指第三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借款人借款的行为。因此代借人并不是借贷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不用承担还款责任的。
2021.01.02 138 -
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有没有法律责任
需要承担责任,没有还款日期的借条,有效期为20年。一般保证或没有约定时间的保证,担保时限为履行期届满6个月内,即20.5年内为担保有效期。
2021.02.02 116
-
网上诈骗没还款的借条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一般认为,犯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全部为目的实施欺诈→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
2021-11-07 15,340 -
借钱不还他可以告他诈骗罪吗法律对诈骗的判
对借钱不还的,一般不可以告其诈骗,因为这一般属于民事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属于民间借贷关系,这并不违法,民间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2022-07-28 15,340 -
借款不还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借款人没有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对逾期利息的问题作出约定,这种约定既可以是自然人之间对逾期利息是否收取或者利率多少的约定,也可以是金融机
2021-09-29 15,340 -
借款不还可以告诈骗罪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
2022-05-07 15,340
-
01:18
诈骗罪还了钱还能告吗
诈骗罪还了钱还是可以告的。还钱属于承担民事责任。刑事犯罪是国家处罚,犯罪事实已经发生,就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刑事责任。还了钱,是量刑情节,但并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2,099 2022.04.15 -
00:54
法院已经判决了还能告诈骗吗
法院已经判决了,不能告诈骗。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先刑事后民事。如果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应当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
9,904 2022.05.11 -
01:00
法律援助的责任是谁的责任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
1,1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