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利用人脸识别获取用户信息违法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利用人脸识别获取用户信息违法。人脸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315晚会曝光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非法利用人脸识别获取用户信息违法。人脸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
公司使用人脸识别签到违法吗
不违法,人脸识别,先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用于手机解锁、单位签到;身份证识别,是指使用技术对身份证信息自动提取,并对身份证信息按要素格式化输出信
2020.09.05 1,109 -
别人非法获取我的身份信息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现已变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2020.05.06 352 -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罪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现已变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0.06.30 412
-
获取用户信息的行为违法吗?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互联网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App。我们在获取App运营者提供的相应服务时,需要与其达成合意,同意其提出的某些条件,特别是授权其获取相关个人信息,这是自愿原则的体现,本来也无可
2022-11-11 15,340 -
非法获取信用卡信息罪
法条对本罪的构成没有规定情节、数额、后果等方面的要求,但并不等于只要实施了本法条规定的行为就一律认定为犯罪。综合案情分析,行为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不认为是犯罪。在相关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我们认
2022-05-20 15,340 -
获取用户信息的行为是否违法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互联网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App。我们在获取App运营者提供的相应服务时,需要与其达成合意,同意其提出的某些条件,特别是授权其获取相关个人信息,这是自愿原则的体现,本来也无可
2022-05-14 15,340 -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条件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认定要件: ①主体资格适格; ②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 ③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 ④违反国家规定; ⑤情节严重; ⑥行为
2022-06-27 15,340
-
01:14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 判几年
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的,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表现形式包括:设立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等。需要注意的是,
2,546 2022.04.17 -
01:17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能取保吗
触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具体要看是否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又或者是独立适用附加刑;2、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和人身危
1,229 2022.04.17 -
01:04
购买客户信息违法吗
购买客户信息违法。在未经本人允许的情况下盗取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了公民个人的权益,因此属于犯罪范畴。购买个人信息违法,严重时就会构成犯罪,受到刑法追究。一般来讲,买卖隐私信息将构成违法行为。在网上花钱购买客户的隐私信息,会产生民事责任后果,受害
5,68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