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付款的房子现在夫妻离婚了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首先按照双方协议进行分配。无法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可以将房子分给不动产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此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分期付款的款项以及相应增值的部分,由不动产登记一方补偿给另一方。有协议的,协议优先。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八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要求对房产进行分割时必须提供用夫妻共同财产按揭的证据,比如去银行还贷时的签名、相关文件等等。如果不能提供可能会有困难。家电家具估计很难折现,只能将现有的家具家电要求享有全部权利。如果男方没有尽到对家庭的义务,可以要求法院分割财产的时候照顾女方。
有贷款的房子离婚按照以下规则处理:如果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房子由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分割方式,协商不成,由法院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个人财产则不用分割,谁的房子就归谁。
-
夫妻离婚还在付房贷的房子怎么分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房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房产登记与首付房名下,离婚时该房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法院可以判决该房子归产权登记一方。
2021.01.18 188 -
婚前首付付款买房现在离婚了怎么分割
婚前一方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该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根据婚后还贷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夫妻共同财产还贷。这种情况下通常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该不动产产权归属于登记一方,还没有归还的贷款
2021.01.12 144 -
妻子闹离婚现在分居了怎么办
第一,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为夫妻感情破裂,如果对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们夫妻感情已经破裂,法院通常是不会轻易判决离婚的;第二,可以为你提供法律帮助,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让法院驳回对方的请求。
2021.03.22 380
-
夫妻贷款买房,现在想离婚,房子怎么分
1、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前办理了夫妻一方个人为所有权人的房产证,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该情形下的房屋为一方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2、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
2022-12-05 15,340 -
夫妻离婚还在付房贷的房子怎么分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房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房产登记与首付房名下,离婚时该房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的,法院可以判决该房子归产权登记一方
2023-02-15 15,340 -
现在夫妻离婚房子怎么判女方付首付
如果房屋登记在女方名下,且由女方支付首付,房屋产权属于女方,然后由女方补偿男方共同还贷部分及房屋增值部分。
2023-06-02 15,340 -
夫妻共同房子的现在在离婚能怎么分
1、双方协商分割按揭房。 2、无法协商达成一致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决。按揭房在离婚时还有贷款没还清,未还清部分属于双方共同债务。因为只有一方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所以获得房产一方
2023-02-09 15,340
-
01:24
夫妻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分割如何分割按揭房产,由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决定,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按揭的,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可以按照各自出资比例分割; 如果是夫妻一方用个人财产按揭的,该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无需分割。 若是起诉离婚的,对于还未取得完全所有
1,182 2022.04.17 -
00:55
两夫妻一起买房现在要离婚怎么办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离婚时对该房产的分割,先由双方进行协议。如果协议不成的,则分别情形处理:第一、如果双方都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则由法院根据双方的申请,对拍卖、变卖房屋所得的价款进行分割;第二、如果双方都主张房屋
1,783 2022.04.12 -
01:04
夫妻离婚有房贷的房子怎么分夫妻离婚有房贷的房子怎么分:婚姻存续期间,用贷款买的房子的分割方式需要根据房屋的房屋产权归属确定。如果夫妻双方共同共有这一房屋产权,那么房贷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离婚了也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因此双方可以协商由一方所有房屋,并由其负担剩余房
1,3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