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先进单位各项工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是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复议案源。加大宣传行政复议相关知识;制作行政复议流程图,进行公示公开;在人流较多的地点投放宣传资料并现场答疑,切实提高公众知晓度。 二是创新培训内容,提升业务能力。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律师讲课指导;坚持周末学法制度,系统学习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对修订后受案范围扩大、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等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全面的解读,全面提升办案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是创新联系方式,发挥联络员作用。各乡镇(区、办)和县直单位至少有1名行政复议联络员在职在岗,负责辖区内普法宣传工作,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复议申请给予指导,使不熟悉行政复议程序的申请人“申诉有门”,对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的行政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途径解决。 四是创新调解手段,健全审理机制。注重运用和解、调解手段解决行政争议;积极吸收外部力量参与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和审理;通过听证审理,专家参与、法律顾问评议,提高行政复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 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 六、积极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 七、明确行政应诉工作职责分工。 八、加强行政应诉能力建设。 九、强化行政应诉工作监督管理。
当事人应做好下列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 1、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 2、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3、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4、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5、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等。
-
如何做好行政诉讼工作
对待行政诉讼案件的有:行政行为正确无误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行政行为有错误的,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的,判决被告履行给付义务。
2020.05.12 287 -
如何处理好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1、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 2、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3、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4、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5、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
2020.01.03 169 -
行政复议是先进行还是先诉讼
“先行政复议还是先诉讼在于当事人自愿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7.31 411
-
如何做好行政应诉工作
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1、高度重视行政应诉; 2、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三、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四、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五、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
2021-11-03 15,340 -
如何做好政府信息行政复议工作?
当前大量“职业举报投诉人”的涌现,对工商机关的举报投诉处理工作提出更严峻的考验;政府信息公开被视为继《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后的政府第三次自身革命;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如何与现有的法律途径相衔
2022-08-01 15,340 -
如何做好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当事人应做好下列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 1、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 2、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3、认真做好答辩举证工作; 4、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 5、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开庭审理工作等。
2022-06-23 15,340 -
做好行政复议工作需要做什么?
关于做好行政复议答复工作,要做到: (一)规范行政复议答复内容。 行政复议中,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行政复议答复工作,全面履行答复职责,对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自我
2022-07-30 15,340
-
01:47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联系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如下: 1、处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处理机关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机关,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机关; 2、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属于行政行为,是一种行
5,187 2022.05.11 -
00:51
工作调动社保如何转移到新单位
工作调动的,社保可以直接转移到新单位。 劳动者因工作调动离开原单位的,劳动者在离职时,应当由原单位在法定时间内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直接将社会保险直接转移到新单位,让新单位继续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新单位招用劳动者后,应当在三
2,694 2022.05.11 -
01:10
单位行贿如何量刑
单位行贿的量刑主要根据行贿的数额,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考虑是否具有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向3人以上行贿、为谋取非法利益行贿或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等情形,决定是否从重。在被追诉前,单位集体决定或
1,06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