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场痕迹物证的保护方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利用标识的方法加以保护。在发现有痕迹物证处用粉笔等物圈划出来,以免痕迹物证被人为破坏。 2、利用记录的方法加以保护。如在保护过程中必须移动现场物品时,可将移动前现场的状况详细记录下来。 3、利用遮盖的方法加以保护。因气候因素影响可能使痕迹、物证受到破坏时,可以用脸盆、塑料薄膜等洁净的遮盖物将其盖住,但忌用带有浓烈气味的器皿物品遮盖。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痕迹证据认定根据凶器上血的性能、手印的性能、凶器的归属性能或者凶器在现场位置关系的性能等来具体认定。保护现场的痕迹物证的方法是:1.利用标识的方法加以保护;2.利用记录的方法加以保护;3.利用遮盖的方法加以保护。
痕迹证据的认定根据凶器上血的性能、手印的性能、凶器的归属性能或者凶器在现场位置关系的性能等来具体认定,保护现场的痕迹物证的方法是:利用标识的方法加以保护;利用记录的方法加以保护;利用遮盖的方法加以保护。
-
保护交通事故现场的方法?
保护交通事故现场的方法有:按照事故现场安全防护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划定警戒区域,在安全距离位置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和警告标志,确定专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和疏导。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中断或者现场处置、勘查需要采取封闭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还应
2020.04.20 120 -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1、寻找发现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确定第一次接触点; 2、对事故有关的主要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 3、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为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4、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2020.01.25 426 -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1、寻找发现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确定第一次接触点; 2、对事故有关的主要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 3、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为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4、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2022.09.29 435
-
痕迹证据该怎么认定如何保护现场的痕迹物证
痕迹证据的认定根据凶器上血的性能、手印的性能、凶器的归属性能或者凶器在现场位置关系的性能等来具体认定,保护现场的痕迹物证的方法是:利用标识的方法加以保护;利用记录的方法加以保护;利用遮盖的方法加以保护
2022-06-07 15,340 -
证据怎么写保护现场有痕迹的证据
痕迹证据认定根据凶器上血的性能、手印的性能、凶器的归属性能或者凶器在现场位置关系的性能等来具体认定,保护现场的痕迹物证的方法是: 1.利用标识的方法加以保护; 2.利用记录的方法加以保护; 3.利用遮
2023-02-18 15,340 -
如何提取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
采集、提取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按照处理交通事故的有关规定、标准进行。
2023-06-13 15,340 -
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痕迹如何保护
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痕迹的保护: 应在现场清楚标记停车位置,尽量保持车辆在肇事中的原始状态,并按照有关规定拉紧手制动,开启危险信号灯[夜间还须开启示廓灯、尾灯).在制动拖印前置放警示标志牌,以免其他车辆
2022-11-25 15,340
-
00:30
对于无法现场勘查的事故处理方式是什么对于无法现场勘查的事故,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保留部分或者全部事故现场,待条件具备后再继续勘查。具体来说,保留全部现场的,原警戒线不得撤除;保留部分现场的,只对所保留部分进行警戒。如果是因为肇事者逃逸或者故意伪造、破坏现
1,125 2022.05.11 -
01:54
没公证的遗嘱受法律保护吗没公证的遗嘱受法律保护吗?实际上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除了您理解的公证遗嘱之外还有4种有效的遗嘱,常见的就是自书遗嘱、代书遗嘱还有另外两种口头遗嘱和录音遗嘱。只要这四种遗嘱都符合法律条件,那么它都同样受法律保护,我们说公证遗嘱效率高或者说心里踏实
1,099 2022.04.17 -
01:05
第三方合同受法律保护吗第三方合同一般是受法律保护的。第三方合同要有法律上的保护效力,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符合上述要件的,才是有效的合同,才能够具有法律上
3,1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