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起病人细菌感染怎么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请及时委托我们帮助你封存病历等,帮助你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护理等行为,进行客观的全面审查。如果医疗机构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过失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如果医疗机构没有过错,医疗机构是不承担责任的。二、司法鉴定、医疗事故鉴定,两种鉴定异途同归,医疗事故鉴定由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做出,对该鉴定不服的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可向上一级医学会申请重新鉴定,结果以上一级医学会的为准。起诉后的司法鉴定不是这样,司法鉴定是由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做出,对鉴定不服的,符合法定条件的,可申请重新鉴定,但没上级鉴定机构一说。无论哪种鉴定,不要把指出医疗机构的过错寄托在鉴定所身上,鉴定机构以及医疗机构都不会主动给你提出医疗机构的过错。我们在鉴定听证前会做大量的工作,来完成鉴定听证或者陈述意见,鉴定的听证会很重要,决定了一个案件的成败,不是一般患者在网上查查就可以应付得了的。三、损害赔偿,医疗机构有过错的,依据过错程度,损害后果,受害人年龄,家庭成员结构,住院天数,居住环境等进行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判断术后感染是否属于医疗过错需要根据具体案例来判断。如果出现感染的原因是因为患者的情况就不属于医疗过错。但是如果术后感染的原因是因为医生的操作失误则属于医疗过错。
-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怎么处罚
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既遂定罪处罚如下: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部门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为身份犯,要求是从事
2020.10.17 134 -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会怎么处罚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11.26 108 -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怎样处罚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处罚根据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注意本罪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若没有该身份则不成本
2020.06.19 124
-
医院细菌感染怎么来追究责任?
医院感染可以确定医疗事故,只需确定医院忽视某些事情导致感染的结果,可以要求赔偿。《医院感染治疗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监督处理,对医院感染爆发的陈述
2021-12-25 15,340 -
在Icu病房感染的细菌医院有没有责任
要看感染的具体哪种细菌了,有些是认为医院感染的.。
2022-10-03 15,340 -
手术伤口感染细菌是医疗过错么
判断术后感染是否属于医疗过错需要根据具体案例来判断。如果出现感染的原因是因为患者粗心大意或者不遵守医嘱,这类情况就不属于医疗过错。但是,如果术后感染的原因是因为医生的操作失误,那么,这类情况就属于医疗
2022-10-23 15,340 -
传染病菌种扩散罪怎么处罚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5-22 15,340
-
01:01
没有感染瞒报行程怎么处罚没有感染瞒报行程的处罚如下:1、没有感染瞒报行程,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会被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2、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8,373 2022.04.17 -
00:58
医生泄露病人隐私该怎样处罚医疗泄露患者个人隐私的,患者可以和医疗机构协商赔偿的问题,协商不成的,那么患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到法院起诉医疗侵权。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需要向患者说明病情和
3,237 2022.04.17 -
01:17
发生医疗纠纷怎么样处理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发生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有: 1、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双方以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并协商确定赔偿金额; 2、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可以向
2,29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