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债权转让无效之诉的主体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转让无效之诉的主体是与债务转让有关的当事人,包括债务转让人、债务受让人、债务人等。 债权转让一般指债权让与。债权转让,也叫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债权转让是债的关系主体变更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协议将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进行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股权转让后,原股东仍应对存在《公司法》第20条的规定情形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
债权转让后诉讼主体变了,诉讼主体是原来的债务人和受让人。在债权让与情况下,债权人向债务人的通知义务是债权让与成立的关键。如果未尽到通知义务,债权让与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如果引起诉讼,原债权人才是适格当的诉讼主体。债权债务转移的类型有哪些? 1、债权让与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或者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将其享有的债权转移给第三人享有的行为。就债权让与的性质而言,其实是债权人处分其权利的表现。这就要求处分人(债权人)必须享有处分权。 2、债务承担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将其债务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称为债务承担。该第三人叫作承担人。就债务承担的性质,其实质则是债务人转嫁其义务的表现。 3、债权债务概括转移所谓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是指一方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由该第三人概括的承受全部权利义务的行为。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实际包括了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两个行为,但又不是这两个行为的简单叠加。
-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主体
债权转让后,诉讼主体也发生了变化,诉讼主体是原债务人和受让人。在债权转让的过程中,债权人通知债务人的义务是债权转让成立的关键。如果通知义务不履行的,债权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相应的效力。如果提起诉讼,原债权人才是适当的诉讼主体。债权债务转移的类
2022.04.12 1,084 -
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
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需要根据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对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合同,主张无效的主体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第三人以及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对只涉及当事人之间利益的一般无效合同,主张合同无效,主体为无效合同的当事人;对于损害第三人利益
2021.01.10 236 -
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
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一般是:无效合同的当事人。合同无效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并不会主动进行确认,而是要由相关的人提出申请。第三人主张确认合同无效,保护自己的权利,仍受时效限制。换言之,对于一般无效合同,法律可以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态度只涉及当事人
2022.04.12 959
-
申请婚姻无效确认之诉的主体包括哪些
答: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之诉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导致婚姻无效的法定原因不同,提起诉讼的主体也有区别。具体是:(一)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二)以未到法
2022-03-12 15,340 -
主债权的转让之后质押权还有效吗?
主债权转让后,质押权将与债权一起转让,但不得依法转让的除外。此外,受让人的质押权不受质押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未转移占有的影响。
2021-11-24 15,340 -
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
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一般是合同的当事人,即合同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主体。但如果第三人认为自己对诉讼的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的,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
2022-05-11 15,340 -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主体变了吗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主体发生变更。如果债权全部转让,诉讼主体是债务人和新的债权人;如果债权人部分转移债权,则受让人加入该债权债务关系,原债权人仍然是适格主体;但是债权转让后,债权人没有通知债务人的,对债务
2022-05-11 15,340
-
00:59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债权发生了转让的,诉讼时效应当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也就是说,债权转让后,新的债权人应当在接受转让后的三年内,主张债权。否则就会超过新的三年的诉讼时效。如果债务人迟迟不肯还款的
2,872 2022.04.15 -
01:39
债权转让合同效力要怎么认定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债权后再转让债权的效力,在不存在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时,一般是予以认可的。但是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转让债权时有诸多的限制。这些规范性文件在法律层级上并不属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不宜
1,35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