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的借贷行为是否合法,有何法律依据,另外逾期利息三毛利息,这列是否合法,有何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间借款是指无金融经营权的两个企业之间互相拆借资金的民事行为。关于企业借贷合同效力《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货币借贷是一种金融业务,其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只能由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专营,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借贷历来为我国法律所禁止。长期以来,司法实务中对企业间借款合同是一概否定其效力的,即认为企业间借款合同非法,应归于无效。关于企业借贷利息处理。对企业之间非法借贷纠纷案件的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借款人只返还本金,不计利息。并且,对自合同约定还款期满之日起,至法院判决确定借款人返还本金期满期间内,当事人已取得的利息或约定但尚未取得的利息全部予以追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双方没有约定超过期限的违约金或者此次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出卖人可以以卖出人违反合约为由主张赔偿其逾期的损失,人民法院可以以同一时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考超过期限利息的利率标准计算此次损失,简而言之,需要以一定的参照标准进行计算。
公司借款利息与民间借贷利息规定一致。法律规定,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即公司借款的,应提前约定好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没有利息。
-
支付逾期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4条和第2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80条。
2021.01.16 719 -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欠条中明确约定了利息计算方式的,应当依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从其约定,但利率不能超过法律规定,年利率未超过24%的,合法有效。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
2020.04.19 298 -
主张利息的法律依据
主张利息的 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的规定,借贷合同中没有明确利息,视为没有利息,债务人不用偿还。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
2021.02.05 339
-
借贷利息有什么法律依据
借贷双方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但是约定还款期限的,在约定还款期限内,借款人不负有支付利息义务。但是,借款人不按还款期限还款的,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的,应按《若干意见》的规定按照支付逾
2022-05-05 15,340 -
借贷利息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借贷双方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但是约定还款期限的,在约定还款期限内,借款人不负有支付利息义务。但是,借款人不按还款期限还款的,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的,应按《若干意见》的规定按照支付逾
2022-04-27 15,340 -
民间借贷利息法律依据
关于利息违约金24规定如下:首先,逾期利息应该认为是借贷合同到期后,借款人继续占用本金所产生的利息收益,确切地说是本金在逾期未还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孳息,支付逾期利息是对出借人的合理补偿,无论借贷双方是否
2022-05-04 15,340 -
法律依据民间借贷逾期利息怎么算
1、民间借贷双方约定逾期利率的,从其约定,但不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1)贷款人可以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参照当时一年期
2021-11-12 15,340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
要确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应当了解我国的最新司法动态。具体而言,当事人可以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新司法解释规定,也就是《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决定》。而在此项司法解释中,民间借贷中最受关注的借款利率,
2,111 2022.04.17 -
01:30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欠款利息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年颁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其次,由于欠款利息涉及借款合同,因此,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据,还包括了我国的合同法。根据合同法,以及上述提到的司法解释规定,欠款利息就是指,借款人为了得
2,952 2022.04.17 -
01:00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电子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子合同的标的可以为交付商品,也可以为提供服务。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8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