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起诉离婚一人去行吗,法律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去法院起诉离婚可以一个人去。如果另一方不愿意离婚,想离婚的一方可以带着起诉状、身份证、结婚证以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起诉。如果有财产需要法院分割的,还需要填写财产清单,并且提供财产权属证明。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去法院起诉离婚可以一个人去。如果另一方不愿意离婚,想离婚的一方可以带着起诉状、身份证、结婚证以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起诉。如果有财产需要法院分割的,还需要填写财产清单,并且提供财产权属证明。
一个人去法院起诉离婚去是可行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夫妻中的一方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递交起诉状,其起诉并不需要双方当事人均到法院。经法院调解无效,确认双方感情破裂的,可准予离婚。
-
去法院起诉离婚一个人去行吗
去法院起诉离婚一个人去行。起诉离婚是可以一个人去的,但是开庭审判阶段最好是双方都到场。我国法律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是离婚纠纷除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外,还涉及到婚姻家庭的稳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2021.04.16 171 -
去法院起诉离婚一个人去可以吗
去法院起诉离婚一个人去行。起诉离婚是可以一个人去的,但是开庭审判阶段最好是双方都到场。我国法律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是离婚纠纷除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外,还涉及到婚姻家庭的稳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2021.04.20 166 -
要去法院起诉离婚怎么去
想要起诉离婚,办理诉讼离婚的手续是:起诉离婚的一方应当向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交诉状以及本人身份证,结婚证等离婚所需的证据材料。法院接收材料会进行立案,立案后,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依法缴纳诉讼费,法院正式受理案件。法院对于离婚案件会诉前
2021.04.27 100
-
去法院起诉离婚一定要找律师吗?
一、去法院起诉离婚需要请律师吗 准备诉讼离婚不一定要请律师。 委托律师不是法院受理的前提条件,当事人完全可以独立参与诉讼过程,诉请准许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和判决子女抚养权。 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诉讼
2022-10-15 15,340 -
去法院起诉离婚一定要请律师吗?
离婚去法院提出诉讼不是必须要请律师。起诉离婚当事人也自行起诉,也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起诉。只需要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以及相关证据,然后等待法院受理结果即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
2022-06-05 15,340 -
起诉离婚一定要去法院吗
1、起诉离婚不需要去司法所,而是直接去人民法院。 2、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知道了去哪里提起离婚诉讼请求以后,就需要备齐材料,提出离婚的诉讼申请了,法院在接到大家的诉讼申请以
2022-11-02 15,340 -
一方不去法院怎么去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的一方不去参加庭审,法院可以延期开庭审理。若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2021-08-13 15,340
-
00:49
当事人该怎么去法院起诉离婚
当事人去法院起诉离婚的流程如下: 1、起草离婚起诉民事起诉状,一方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提交起诉书、身份证、结婚证、感情破裂的证据等材料; 2、法院立案,15天以内组织夫妻双方进行诉前调解; 3、调解不成功,在1个月左右会正式开庭审理,庭审
296 2023.01.04 -
01:11
去法院如何起诉离婚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法院起诉离婚的流程为: 1、当事人先到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申请,并将事先写好的离婚起诉书,一式三份,同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相关证件同时提交法院,等待法院依法受理案件; 2、法院接收到起诉状后
1,981 2022.04.17 -
01:05
去法院提离婚怎么撤诉
如果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进行受理后,撤诉需要起诉离婚的当事人书写《撤诉申请书》并签字按指印。向法院起诉离婚后的撤诉,是在原告向法院立案,并且法院受理案件后,进行宣判前,这一时间段可以申请撤诉。当事人撤回起诉的,应当以书面或口头形式
64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