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规定不允许非法窃听是什么意思,窃听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规定不允许非法窃听,就是未经批准的窃听是违法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经过批准的就是合法的;窃听在刑法上属于技术侦查措施; 1、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2、第一百五十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与案件无关的材料,必须及时销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对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销售窃听器材罪,是违反法律规定,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窃听器材的行为。 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现行《刑法》对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的量刑的规定是:行为人非法生产窃照专用器材的,对其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现行刑法对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现行刑法对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量刑的规定具体如下: 1、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
2020.09.09 142 -
窃听窃录是合法的吗
窃听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0.07.10 256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刑规定?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判刑规定为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属结果犯,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所谓严重后果是指由于行为人非法窃听、窃照行为而致使窃听、窃照对象伤、亡、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情形。行为人既
2020.06.11 142
-
刑事诉讼法中监听的规定是什么
在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以外的其他辩护人会见当事人时没有不被监听的权利。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只有明文规定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没有其他辩护人在会见时不被监听的规定,而且其他辩护
2022-07-16 15,340 -
非法销售窃听器罪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的刑事责任是: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并对直
2021-11-23 15,340 -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的量刑是怎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
2021-06-23 15,340 -
非法销售窃听器材罪既遂判刑是怎么规定的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的《刑法》裁量规定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
2021-06-12 15,340
-
01:09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认定标准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客体是
3,169 2022.04.15 -
01:22
起诉欠钱不还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欠款的诉讼时效的规定为,债权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
559 2022.05.21 -
01:11
债务追讨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迟迟不肯还款的,债权人最好在欠条上写的日期后的三年内,到人民法院进行
1,5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