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三年缓刑五年什么意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判三年缓刑五年的意思是指判三年有期徒刑,但不需要送监狱执行,不需要关押,给五年考验期限,五年内没有再犯罪或严重行政违法行为,就不需要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否则,就会撤销缓刑,收监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判三年缓刑五年的意思是指判三年有期徒刑,但不需要送监狱执行,不需要关押,给五年考验期限,五年内没有再犯罪或严重行政违法行为,就不需要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否则,就会撤销缓刑,收监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
判三年缓刑五年的意思是是:对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的处罚结果五年内暂不执行,由特定机构对罪犯五年内的表现进行考察,决定是否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如果在五年内没有犯新罪或者查出其他罪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
判三年缓刑五年是什么意思
判三年缓刑五年的意思是指判三年有期徒刑,但不需要送监狱执行,不需要关押,给五年考验期限,五年内没有再犯罪或严重行政违法行为,就不需要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否则,就会撤销缓刑,收监执行所判处的三年刑期。
2020.12.29 255 -
判刑五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
罪犯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就是有期徒刑的刑期是3年,考察期(缓刑期)是3年。如果在在这期间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2020.07.17 532 -
判刑三年缓刑五年是什么意思
缓刑,又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
2020.06.23 356
-
判五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3年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以及死刑两个刑度带之间,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2022-03-22 15,340 -
判刑三年缓刑五年是什么意思
缓刑,又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
2021-12-26 15,340 -
判刑五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
判刑五年缓刑三年,意思是三年内不再犯罪的,判刑五年的刑事处罚不再执行。《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
2022-03-10 15,340 -
判三年缓五年是什么意思
“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的意思是罪犯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就是有期徒刑的刑期是3年,考察期(缓刑期)是5年。如果在在这期间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如
2022-03-11 15,340
-
01:08
判刑三年缓刑三年是什么意思
判刑三年缓刑三年,即为犯罪分子被判有期徒刑的刑期为三年,缓刑考验期是三年,如果在缓刑考验期的三年内,犯罪分子表现良好且没有犯罪或者被发现新罪的,则原判的有期徒刑三年可不再执行,如果考验期内,出现新罪的,则需予以收监。 根据《刑法》关于缓刑适
24,531 2022.05.11 -
01:04
判3年缓刑2年什么意思
判3年缓刑2年,法院不会出现这样的判决。因为考验期要大于徒刑。如判决有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即法院先宣告被告人有罪,但有条件的暂时不执行刑罚。如果在判决之后的三年不再犯罪、不违反规定,过了考验期刑罚就不执行了。如果在考验期间再犯新罪,那就原
1,313 2022.05.11 -
00:49
判4年缓刑2年什么意思
不存在判4年缓刑2年。在我国,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
2,79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