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子女可以起诉父母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有抚养义务。但实践中会有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尽到抚养义务,如老公长期在外,也不支付应有的抚育孩子的费用,这种情况下由女方一人独自支撑难免吃力。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即使在婚内,老公不抚养孩子也是违法行为,如果婚内老公未尽抚养义务,妻子可以以子女的名义向父亲请求支付抚养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法定监护人,负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可以起诉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在我国,对于子女抚养费这一方面,国家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子女的抚养费理应有父母双方一同支付,如果双方父母离婚,那么孩子的抚养费大部分是由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来支付,父母不得拖欠或者不给孩子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有抚养义务。但实践中会有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尽到抚养义务,如老公长期在外,也不支付应有的抚育孩子的费用,这种情况下由女方一人独自支撑难免吃力。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即使在婚内,老公不抚养孩子也是违法行为,如果婚内老公未尽抚养义务,妻子可以以子女的名义向父亲请求支付抚养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法定监护人,负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可以起诉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在我国,对于子女抚养费这一方面,国家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子女的抚养费理应有父母双方一同支付,如果双方父母离婚,那么孩子的抚养费大部分是由不抚养孩子的那一方来支付,父母不得拖欠或者不给孩子抚养费。
-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么?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法定监护人,负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可以起诉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在我国,对于子女抚养费这一方面,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子女的抚养费理应由父母双方一同支付。 根据2021年实施
2021.04.26 188
-
子女起诉父母可以吗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法定监护人,负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可以起诉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在我国,对于子女抚养费这一方面,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子女的抚养费理应
2022-06-07 15,340 -
父母可以起诉子女吗?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子女可以起诉父母索要抚养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可以起诉父母要求给付抚养费。
2022-06-09 15,340 -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吗?
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有抚养义务。但实践中会有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尽到抚养义务,如老公长期在外,也不支付应有的抚育孩子的费用,这种情况下由女方一人独自支撑难免吃力。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父母有抚养孩子
2022-10-09 15,340 -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吗
子女可以起诉父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法定监护人,负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可以起诉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在我国,对于子女抚养费这一方面,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子女的抚养费理应
2022-05-12 15,340
-
00:51
女儿不赡养父母,兄弟可以起诉她吗?
女儿不赡养父母的,兄弟不可以提起诉讼。当事人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必须符合起诉条件,女儿赡养的主体是父母,跟兄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兄弟无法作出原告去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女儿未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赡养义务的,应当由父母作出原告去人民法院提起
2,909 2022.05.11 -
00:59
子女房产可以赠与父母吗
子女可以将房产赠与给父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子女作为房产的所有权人,有权将房产赠与给任何人,只要依法办理产权过户等手续即可。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
6,912 2022.04.15 -
01:34
父母可以随子女落户上海吗
父母可以随子女落户上海。父母投靠上海市子女户口所需手续如下:1、申请人的入户申请书;2、申请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申请行为应由其监护人办理,并应出具与监护人关系的凭证及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3、入户地房屋产权人,或公房
14,5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