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标权的行政处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侵犯商标权的处罚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的规定如下:一般情况,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没收、销毁侵权商品以及主要工具,并处相应的行政罚款。若行为人构成犯罪,应当处相应的刑事处罚。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
法律是如何规定侵犯商标权的责任的
需要承担下列责任: 一、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二、行政责任:1.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
2020.06.17 131 -
侵犯商标权我国法律如何规定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侵犯商标权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相同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该条又可分成四种商标侵权的形式: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相同,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也
2020.09.19 189 -
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具有如下法律规定:一般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没收、销毁侵权商品以及主要工具,并处相应的行政罚款。若行为人构成犯罪,应当处相应的刑事处罚。
2020.12.01 117
-
关于商标侵权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是什么,商标侵权行政处罚如何规定
关于商标侵权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
2022-02-06 15,340 -
侵犯商标权的行政处罚
侵犯商标权的处罚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
2022-05-16 15,340 -
商标侵权如何的行政处罚
1、商标侵权由于导致消费者误认,损害公共利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侵权、并可处以罚款。即工商行政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时,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同时,可以对是否并处
2022-11-08 15,340 -
商标法商标侵权处罚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商标有关规定,对于商标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2)收邀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 (3)消除现存商品
2022-08-29 15,340
-
01:02
商标法关于商标侵权的处罚规定商标侵权的罚款标准根据侵权情节确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侵权行为成立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主要用于制造侵权货物和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侵权货物和工具。罚款标准如下:非法经营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非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
1,768 2022.06.22 -
01:04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行政处罚是触犯了行政法规规范的人,可能需要承担的,对于这些民事主体。如果是被责令需要承担相应的处罚,则需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但是根据司法
3,307 2022.04.17 -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751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