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孩子的姓氏规定有什么原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孩子跟谁姓有啥规定 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一)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未成年孩子跟母亲或是跟父亲姓,都是法律认可的。这两者也无贵贱之分,在法律上都是同等对待的。 (二)孩子跟谁姓,要父母协商确定。父或母一方未经配偶同意,擅自改变孩子的姓氏,引起的纠纷,法院将责令恢复原姓氏。 (三)孩子跟谁姓,不受父母离婚和父母其中一人死亡的影响。如果夫妻离婚,父或母在未同另一方商量,改变孩子的姓氏,同样责令恢复原姓氏。而父母其中一人死亡,另一方改变孩子的姓氏,如果与已过世一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通常是直系亲属,提出反对意见,经法院审查合情合理的,活着的这一方也不得改变孩子的姓氏。这里还有种情况,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家庭很可能会重组,出现继父继母。那么,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一般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四)孩子跟谁姓,成年后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未成年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基本的决定判断可能有错误或有偏差的,所以他们不能决定自己跟谁姓,但成年后,他们就能够享有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孩子姓氏的约定有效的。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我国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或选择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扶养人姓氏,也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认姓氏。
为子女选取姓氏的具体规则: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在特殊情形下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如: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
关于孩子姓氏的约定是有效的吗
关于孩子姓氏的约定有效。根据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2021.04.24 88 -
选取孩子姓氏有哪些规则
孩子名字选取姓氏具有如下法定规则: 1、一般原则,即子女可以随父姓或者母姓; 2、以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选取扶养人姓氏、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为补充的原则; 3、其他规则。
2021.01.27 121
-
关于孩子的姓氏规定有什么原则
孩子跟谁姓有啥规定 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一)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未成年孩子跟母亲或是
2022-07-19 15,340 -
孩子的姓氏规定有什么原则孩子姓氏的规定
孩子跟谁姓有啥规定 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一)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未成年孩子跟母亲或是
2022-11-09 15,340 -
孩子的姓氏规定有什么原则
孩子跟谁姓有啥规定 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一)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未成年孩子跟母亲或是
2022-06-07 15,340 -
2022年孩子的名字选取姓氏有哪些规则
应当按照以下规定选择孩子的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
2022-11-12 15,340
-
00:47
民法典2022年离婚有什么新规定
民法典2022年离婚有以下新规定: 1、新增了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若一方对离婚反悔的,可以在30日内撤回离婚申请; 2、明确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又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3、增加了夫妻一方挥霍
1,489 2022.05.18 -
01:23
离婚后孩子改姓新规
离婚后改姓新规?实际上没有新规定,一直就是婚姻法规定的,说孩子出生那个时候,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是一旦确定了姓名,上了户口之后,再想改姓,必须是双方一致同意才能把孩子姓给改了。尤其是离婚之后,抚养权人这一方,觉得不想跟对方姓了讨厌他,
5,438 2022.04.15 -
01:04
离婚后孩子改姓新规有哪些
离婚后孩子改姓的新规,主要依据是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以及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子女可以选择随父姓,也可以选择随母姓。换句话说,离婚之后,孩子可以改姓,只需要满足在父母之间的姓氏中选择的法律要求。但是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
4,51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