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样才会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在主观上必出于过失,如果明知某在押人员企图逃跑,但却放任不管,属于故意,此时应以私放在押人员定罪,如果不知道其想逃跑,或者知道其想脱逃但根据环境条件,在押人员的自身能力因素轻易相信其逃跑不了,结果致使逃跑,构成犯罪的,则应以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定罪。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四百条第二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造成多名重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后继续犯罪,给社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危害等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要件: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限为司法工作人员,其他主体不构成本罪;主观上为过失,故意则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客体上侵犯了司法秩序和我国社会治安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要件有: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要指监管机关的正常秩序;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上是过失的心态;客观上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监管职责,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为: 1、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监管职责,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 4、在主观方面必须出
2020.05.26 147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如何构成的?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构成: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二)主观要件:主观上必须为过失; (三)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司法法律、规章、制度和司法机关对在押人员的正常管理和正常工作秩序; (四)客观要件: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致使
2020.03.01 113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要件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监管职责,致使在押人员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
2020.07.13 93
-
如何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要指监管机关的正常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人员忽职守,严重不承担监督责任,拘留的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逃跑,引起严重后果的行
2021-10-10 15,34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怎样认定才会构成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监管职责,致使在押人员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022-06-10 15,34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要指监管机关的正常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人员忽职守,严重不承担监督责任,拘留的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逃跑,引起严重后果的行
2021-10-10 15,340 -
如何界定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构成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要指监管机关的正常秩序,(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人员忽职守,严重不承担监督责任,拘留的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逃跑,引起严重后果的行
2021-10-10 15,340
-
01:09
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相比,两者都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不同之处在于过失致人死亡的场合,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
877 2022.04.17 -
01:07
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以前犯绑架罪致人死亡的情况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情形,从重处罚。然而最新的刑法修正案九去掉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犯绑架罪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则成为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这种情况在刑法学上称为想象
2,656 2022.04.17 -
01:06
怎么样才能构成骚扰罪
骚扰罪指的是集合多人进行强暴或胁迫的行为,该罪是外国刑法罪名。该罪的特征,一表现在其犯罪形态表现为集团性行动;二表现在行为人实施强暴或胁迫行为,要能达到能够对某一地方的公共安宁构成危害的程度。我国法律目前对于骚扰罪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因此准
10,86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