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非法集资,该如何举报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向相关工商局、公安机关、信访等部门进行举报。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关于本罪罪状的表述,有人认为颠倒了行为目的与行为手段,易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债券罪混淆,因为这二罪都是以欺诈方式进行的集资犯罪,故宜表述为以集资的方法进行诈骗为妥。两种表述均成立,因为本罪的预备和着手须以诈骗方法开始而且这种诈骗方法的实施贯穿于本罪实施过程始终,诈骗和非法集资都是非法占有非法集资款的手段,二者的有机结合方能实现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本罪行为的目的是非法占有,所以将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或以非法集资方法进行诈骗表述为行为手段都是可以的。本罪在1979年刑法中没有规定,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其中第八条规定了集资诈骗罪,1997年新刑法予以采纳,学理上,有人将本罪罪名定为集资欺诈罪或非法集资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规定》中,将本罪定为集资诈骗罪。
《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举报公司的非法融资活动,可以直接向公安部门的金融侦查大队进行举报,并提交相应的证据以配合调查。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何举报公司非法融资
非法集资不是独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利用欺诈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可直接报警,也可致电金融侦查大队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2022.06.17 309 -
公司非法集资怎么举报
可以向相关工商局、公安机关、信访等部门进行举报。非法集资属于刑事犯罪,涉嫌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建议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020.08.10 434 -
如何举报非法集资诈骗
举报非法集资诈骗罪的方式是向公安机关报案。非法集资诈骗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的标准有: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020.03.12 187
-
如何举报非法集资公司
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
2022-08-09 15,340 -
该如何举报网站非法集资
网络非法集资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一般到当地公安局经济侦察大队举报、报案。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针对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
2022-09-04 15,340 -
非法集资如何举报
1、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有检举、控告、举报的权利。2、应当向公安机关举报。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应为犯罪行为所在地,但是报案可以向界首市或者沈阳市的公安机关报案。4、非法集资
2022-05-09 15,340 -
如何举报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属于刑事犯罪,涉嫌集资欺诈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建议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2021-12-10 15,340
-
01:06
非法集资罪如何判没有非法集资罪,集资诈骗罪是个人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达到10万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将处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到20万的罚金;非法集资数额达到30万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将处5年到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5万到50万的罚金;
1,149 2022.04.17 -
01:06
非法集资诈骗如何退赔非法集资诈骗退赔如下:被告人非法占有或者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该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是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但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案发
2,224 2022.05.11 -
00:58
非法集资是如何界定的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就属于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 第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第二,向社会进
4,70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