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要如何理解,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诉讼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是六个月。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规定起诉期限的目的,是为了促使行政诉讼当事人尽快行使诉权,通过司法审查获得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有助于行政机关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关系的稳定性,使公平正义及时获得实现。 一
2020.01.29 192 -
行政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
对于行政诉讼的理解如下: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以此为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以及该类主体不平等的诉讼活动的统称。
2020.12.18 180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
提起行政诉讼期限有三种情况:①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
2020.11.16 163
-
行政诉讼一审败诉如何办,法律有哪些规定
行政诉讼一审败诉的可以上诉。当事人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法定情形下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2023-06-14 15,340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诉讼的基本规定
最长起诉期限是除斥期间是指,只要超过了法定的最长期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导致,将不予受理,受理后也将裁定驳回起诉。不论理论界或实务界,很多人均主张这种观点,以保障行政行为高效、稳定,以免时过境迁,或难于
2022-09-03 15,340 -
如何申请行政诉讼保全,法律有哪些规定
当事人要申请行政诉讼保全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书,利害关系人因为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其合法权益将会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2023-06-17 15,340 -
行政诉讼法有哪些规定行政诉讼中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有11条:第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第十五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
2021-11-15 15,340
-
01:04
行政诉讼代理人有哪些类别行政诉讼代理人分为两种,分别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要成为法定代理人条件有两个,分别是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人,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亲权或监护关系。法定代理的性质是全权代理,即法定代理人的所有诉讼行为,包括处分实体权利的行为,被视为是
1,445 2022.04.17 -
01:04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如下: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超过两个月不
3,534 2022.05.11 -
01:19
如何提起拆迁行政诉讼提起拆迁行政诉讼的流程如下: 1、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人应当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起诉。起诉书载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的起诉状交由人民法院以供审查; 2、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
771 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