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赔偿双倍工资,就这条能确定劳动关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也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注意事项: 1、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合同的,劳动者才可以要求双倍工资; 2、支付双倍工资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 3、双倍工资的计算时间一般是满一年时或者离职的那一天截止。
没签合同拖欠工资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个双倍工资与拖欠工资无关。
-
未签劳动合同能要求双倍工资吗?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诉讼时效为1年,劳动者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是从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2020.08.08 217 -
未签劳动合同,能要求双倍工资吗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并补签劳动合同。
2020.02.24 171 -
补签劳动合同能要求双倍工资吗
用人单位未在法定期限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最高可要求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即使后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只要还在诉讼时效期间,劳动者依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至签订之日。但是如果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劳动合同的签字日期倒
2020.12.01 158
-
没签劳动合同能要求赔偿双倍工资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且合同书一式两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如果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按规定,用人单位要支付劳动者未签合同之日
2022-03-22 15,340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无法解除劳动关系可以要求双倍工资双倍赔偿
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
2022-03-18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能不能要求赔偿双倍工资
1没签劳动合同你有权要求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
2023-02-13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能否要求赔偿
对于您提问的没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这个问题,我建议您参考以下几点 1、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
2022-07-16 15,340
-
00:46
没劳动合同怎样确定劳动关系没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文件确定劳动关系。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的,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确定劳动关系,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
2,152 2022.04.17 -
01:22
劳动关系赔偿责任有哪些劳动关系赔偿责任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种赔偿责任; 1、用人单位的赔偿责任包含:因其规章制度违反了法律相关规定,再经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改正,期间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无故扣减或拖欠劳动者工资;拒绝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1,983 2022.04.15 -
01:04
最高院关于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最高院关于双倍工资仲裁时效是一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6,13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