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目击者有口供的可以定罪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目击者口供不可以定罪。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定罪的条件: 一:法律规定的权益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 二:存在着有一个危害性的行为。 三:要有一个实施犯罪的主体。 四: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存在有过错的。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目击者口供不可以定罪。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定罪的条件: 一:法律规定的权益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 二:存在着有一个危害性的行为。 三:要有一个实施犯罪的主体。 四: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存在有过错的。
目击者口供不能定罪。定罪是基于犯罪的构成,应遵循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原则,被告人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被告人证据真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
目击者口供能定罪吗
目击者口供不可以定罪。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定罪的条件: 一:法律规定的权益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 二:存在着有一个危害
2020.01.31 115 -
可不可以用目击者的口供定罪
目击者口供不可以定罪。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定罪的条件: 一:法律规定的权益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 二:存在着有一个危害
2020.04.30 120 -
目击者口供能否定罪
目击者口供不能定罪。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真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定罪是基于犯罪的构成,所以定罪是罪与罪相结合的过程。定罪原则是定罪活动中应遵循的规则,即主观与客
2022.04.15 252
-
共同犯罪口供可以认定犯罪吗?
要看具体情形。口供一致定罪的前提是同案人的口供相互印证,又能排除诱供、逼供、串供等情形。即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了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且被告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相互印证,并排
2022-10-12 15,340 -
同案犯口供可以定罪吗
一、只有同案犯供述是不能定罪的,还应有其他证据佐证,证据确实充分的才能定罪。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证实,不能认定有罪。 二、《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
2021-07-24 15,340 -
只有口供可以定罪吗?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
2022-08-08 15,340 -
只有口供可以定罪吗
仅凭口供不可以定罪。我国法律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所以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法院也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布嫌疑人无罪,除
2022-05-11 15,340
-
01:22
没有被告人的供述可以定罪吗
不管对什么案件,进行判处一定要讲究证据、调查,不轻信口供。被告人只有供述,没有其他证据加以证明的,被告人不能认定有罪和处以刑罚;如果是被告人没有供述,但提交的证据足以证明的情况,可以对被告人认定有罪和进行刑罚。 公安机关对于一个案子,已经有
626 2022.04.17 -
00:57
诈骗只有同伙口供能定罪吗
诈骗只有同伙口供不会定罪。涉嫌诈骗只有同伙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可能不会定罪。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属于证据之一,但不能作为独立的证据,人民法院是不会轻信口供的,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作为定罪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2,910 2022.04.15 -
01:01
犯罪了可以保释吗
在符合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情况下,犯罪了可以保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第一,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分子。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且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
1,73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