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应该如何请产假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学生可不可以休,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找学校请假或者做休学处理。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校大学生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不能享受产假。女职工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在校大学生一般不能请产假,因为其与用人单位不能建立劳动关系。女职工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生育时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
学生在学校受伤应该如何归责
1、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纠纷发生后,如果是学校一方的过错,学校应为单独的赔偿义务人; 2、因学校未尽到管理和保护义务,但损害事实是由加害学生引起的,加害学生的监护人和学校应为共同的赔偿义务人; 3、学校完全没有过错,损害事实是由加害学生全部责任
2021.03.19 338 -
大学生在校外打架学校会如何处理
1、警告; 2、严重警告; 3、记过; 4、记大过; 5、留校察看; 6、劝其退学; 7、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打架后没造成严重后果,或是对方没有被司法鉴定伤情为轻伤以上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
2020.09.26 543 -
大学生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应该如何赔偿
校园伤害事故应当赔偿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是指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造成人身损害的一般的赔偿范围,即造成人身伤害一般都要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2、受害人因
2021.02.04 518
-
在校大学生该如何请产假
对于学生可不可以休,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找学校请假或者做休学处理。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2022-08-29 15,340 -
在校大学生如何请产假
对于学生可不可以休,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找学校请假或者做休学处理。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2022-08-22 15,340 -
在校大学生该怎样请产假
对于学生可不可以休,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找学校请假或者做休学处理。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2022-08-14 15,340 -
在校大学生怎么请产假
对于学生可不可以休,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找学校请假或者做休学处理。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2022-08-14 15,340
-
01:10
在读大学生落户在学校可以买房吗
在读大学生落户在学校是否可以买房,需要具体分析。以北京为例,学校集体户口属于临时户口,可以在北京买商住两用房,但是不能作为户口入京的条件。以长沙为例,大学毕业之后,可以通过学历落户方式落户长沙,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且在限购区域内没
4,725 2022.05.11 -
00:53
在校男大学生依法服兵役年龄
在校男大学生依法服兵役的年龄,具体如下: 1、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2、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3、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研究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六周岁。
4,853 2022.04.18 -
00:56
学生在校死亡赔偿标准
学生在校死亡的死亡赔偿金标准是:按照二十年的学校所在地上一年度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是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在
10,9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