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劳动者产假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产假最多休158天,包括法定产假98天以及地方规定60天。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以下奖励: (一)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六十天; (二)男方享受十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二十天。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交通违章查询步骤: 1、选择车辆违章省份。 2、点击进入该车所在城市或去往城市。 3、输入相关信息(姓名、车牌号、驾驶证号)即可快速、准确查询违章记录情况。
1、车辆行驶证原件或复印件; 2、车辆驾驶人驾驶证原件; 3、车辆驾驶人身份证原件; 4、现金和银行卡。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交通违章什么时间段能去处理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交通违章查询步骤: 1、选择车辆违章省份。 2、点击进入该车所在城市或去往城市。 3、输入相关信息(姓名、车牌号、驾驶证号)即可快速、准确查询违章记录情况。
2020.02.12 128 -
滁州市凤阳县产假女职工可以休息多久
滁州市凤阳县产假女职工可以休息98天。国家规定女方产假为98天,符合条件的额外增加60天,最多158天。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十五天。 二、如果是难产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如果生多胞胎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
2020.12.23 274 -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交通违章费用是怎样规定的
不收取手续费;缴纳的罚款需要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而不同,在50-2000元以内。机动车违章查询方式: 1、到各市各区县交通支大队的办公大厅通过触摸查询终端查询。 2、登录各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对外服务网站:找到车辆违章查询,输入车牌号和车
2020.09.20 134
-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产假休息多久
1、正常产假98天,最多可休158天。 2、法律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
2022-11-02 15,340 -
安徽滁州凤阳产假是几天天
产假最多158天,包括法定产假98天和地方规定60天。法律规定:《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37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儿童的夫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给予以下报酬:(1)女性在享受国家
2021-10-18 15,340 -
滁州市凤阳县怎么过好产假
产假最多158天,包括法定产假98天和地方规定60天。法律规定:《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37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儿童的夫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给予以下报酬:(1)女性在享受国家
2021-10-17 15,340 -
2017年滁州凤阳县产假
产假最多158天,包括法定产假98天和地方规定60天。法律规定:《安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37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儿童的夫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给予以下报酬:(1)女性在享受国家
2021-10-18 15,340
-
01:02
劳动者怎样才能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以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只要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预告解除;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
842 2023.01.04 -
01:04
强迫劳动罪是怎样认定的强迫劳动罪的认定有以下四点: 1、侵犯的对象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休息休假权; 2、客观上表现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上必
953 2022.10.03 -
01:15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怎样判刑根据《刑法》的规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判刑标准:针对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设备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从而导致发生重大的伤亡事故、或者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将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有期徒刑;对于事故导致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
8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