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世父母的征地补偿是不是遗产,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过世父母的征地补偿一般不是遗产。征地补偿是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偿,应由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丧失承包地的承包农户家庭,其性质不属于承包收益、不能列入遗产范围。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是。 依据我国继承法规定,个人承包应得收益可以继承。而征地补偿款是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又分配给丧失承包地的承包农户家庭,用于对失去土地农户的预期损失补偿及安置,以保障失地农户将来的生产生活。 因此,征地补偿款从性质上不属于承包收益,不能列入遗产范围。
征地的补偿是:按照土地原用途进行补偿,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并安排被征地人群的社会保障费用;如征收的土地是耕地,则补偿费应当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
征地补偿新政策的规定是什么
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土地补偿费一般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二、土地征收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三、青苗补
2020.10.17 134 -
父母房产过户的新规定是什么
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是:房产过户至孩子名下的需要当事人带齐房屋所有权证(附房屋登记表、房产平面图两份)、双方的身份证件等材料到房产登记管理部门办理过户手续。
2021.03.22 116 -
征地补偿费最新政策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征收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所以当事人需要了解征收补偿标准的,可以关注征收公共,或者到当
2020.12.28 239
-
过世父母的征地补偿是不是遗产?
过世父母的征地补偿一般不是遗产。征地补偿是国家征收集体土地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偿,应由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丧失承包地的承包农户家庭,其性质不属于承包收益、不能列入遗产范围。
2023-09-12 15,340 -
父母征地补偿如何分配最新规定是什么
1、补偿款的发放原则:补偿款按照家庭为单位发放,以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确定补偿款。家庭内部分配问题,由家庭内部自行解决。 2、出嫁女分配问题: 1、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土地被征用的,出嫁女在出嫁前在娘家有
2023-09-15 15,340 -
父亲去世母亲是否能立遗嘱,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父亲去世母亲能立遗嘱。法律规定,母亲作为自然人可以依照民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母亲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所以母亲可以立遗嘱,但是
2023-09-01 15,340 -
不赡养父母是的可以分遗产,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不赡养父母也可以分得遗产,但应当是少分或者不分。法律规定,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2023-06-17 15,340
-
01:14
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是什么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关于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凡是以虚构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并涉嫌妨害到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管制,并予以罚金处罚;导致严重的情节,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284 2022.04.17 -
00:58
差价补偿是什么法律规定的差价补偿的法律规定,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当消费者发现购买的物品不是最低价时可以通过低价物品发票,像承诺差价补偿的企业要求补偿。这是一种吸引人消费的方式,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营销手段。随着市场的竞争的激励成为一种常见
15,813 2022.05.11 -
01:15
遗赠的特征是什么遗赠的特征有: 1、遗赠属于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一般遗嘱人可以通过遗嘱的形式,将其个人的财产遗赠给他人时,不需要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受遗赠人可以接受遗赠,也可以拒绝接受。 2、遗赠属于遗嘱人无偿、自愿的行为,在遗嘱人过世后才会发生相应的法律效
8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