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部门会保密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六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
缓刑保证金归哪部门退
缓刑保证金归公安部门退还。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情形之一的,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决定退还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后,应当在解除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同时,通知指定的银
2020.04.23 120 -
缓刑保证金归哪个部门管
缓刑保证金归公安部门退。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指定的银行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2020.02.01 103 -
-
判缓刑社区会保密吗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
2022-07-19 15,340 -
缓刑的话社区会保密吗
宣判都是公开的,因此不会对判缓刑人的身份保密,但一般不会主动将判决书公开。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
2022-11-07 15,340 -
诈骗公安部门刑事拘留会缓刑吗
判缓刑交了罚金,一般十天之内放人。如果宣告了缓刑,在上诉期到期后不上诉,人就可以出来。一般来说,一审宣判缓刑,应自判决确定之日起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释放。
2022-08-02 15,340 -
被公安部门抓到缓刑人员会撤销缓刑判刑吗?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撤销缓刑的条件是: 一、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
2022-07-24 15,340
-
01:11
取保候审一般会判缓刑吗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是否能被判缓刑,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结合缓刑的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刑法》第七十二条,对缓刑的适用条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内容,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
1,247 2022.06.15 -
01:17
社保交给哪个部门社保交给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地方上一般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中央是人社部。按照所在地的级别,到相应机关进行缴纳即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
8,491 2022.05.11 -
00:57
量刑六个月会缓刑吗量刑六个月,并且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轻微、不具再犯危险性、具有悔罪表现、宣告缓刑不会对所居住的社区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条件下,可以适用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且需要同时符合
1,6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