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能否适用不当得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构成以下要件适用不当得利。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的财产应当减少而没有减少,如债务没有清偿而得到免除。 2、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即对方当事人因一定事实的发生而使其财产总量减少,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现实所拥有的财产总量的减少,如财产丢失或财产所有权被他人侵占等;间接损失是指应当获取的利益而不能取得,如应当受偿的债权而又得不到实现。 3、获得利益与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一方获取利益是对方受有损失的直接原因。 4、没有合法根据。利益受损方财产所受到的损失既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也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纠纷不一定适用不当得利。合同纠纷并不必然可以适用不当得利。但若该合同纠纷最终导致合同被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为无效合同的,则可以适用不当得利的相关规定。
不当得利纠纷不是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律依据,但取得了不当利益,并且造成其他人的损失,然后因此产生的纠纷,而合同纠纷是指双方当事人因签订的合同而发生一系列的纠纷,这两种纠纷是不一样的,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不当得利纠纷是根据不当得利产生的,而合同纠纷是根据合同产生的。
-
不当得利纠纷属于合同纠纷吗?
不当得利纠纷不属于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律依据,但取得了不当利益,并且造成其他人的损失,然后因此产生的纠纷,而合同纠纷是指双方当事人因签订的合同而发生一系列的纠纷。
2022.12.27 102 -
不当得利纠纷属于合同纠纷吗
不当得利纠纷不是合同纠纷。 不当得利纠纷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律依据,但取得了不当利益,并且造成其他人的损失,然后因此产生的纠纷,而合同纠纷是指双方当事人因签订的合同而发生一系列的纠纷; 这两种纠纷是不一样的,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不当得利纠纷是根据
2021.04.01 292 -
不当得利纠纷属于合同纠纷吗
不当得利纠纷不属于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因为合同履行不能或未按照合同履行等事项产生的纠纷。不当得利指当事人没有法律依据,获得了不正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者,返还不当得利。如拾得遗失物,就属于不当得利,遗失物主人有权请
2022.04.16 1,399
-
合同纠纷是否适用不当得利
构成以下要件适用不当得利。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
2022-05-27 15,340 -
合同纠纷是否适用不当得利?
构成以下要件适用不当得利。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
2022-10-13 15,340 -
2022年合同纠纷是否适用不当得利
构成以下要件适用不当得利。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
2023-05-07 15,340 -
合同纠纷适用不当得利吗
构成以下要件适用不当得利。 1、一方获得利益。即因一定事实的发生,一方当事人在财产上取得利益,包括积极取得与消极取得两种表现形式。积极取得就是指财产数量上的积极增加,如取得财产权利;消极取得是指当事人
2022-12-29 15,340
-
00:59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不能够笼统的回答。在确定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时候,应当首先明确合同履行中各阶段请求权的性质,随后将债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作出区分,才能够清晰的明确不房屋买卖中诉讼时效的适用问题。按照通常的理解,只有债权请求权
1,063 2022.04.17 -
01:06
赠与合同纠纷适用诉讼时效吗
判断赠与合同纠纷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前提是要明确诉的性质。根据诉讼标的的性质和内容,诉可以分为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这三种不同的诉,分别对应于实体法上的请求权、支配权和形成权。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给付之诉,不适用于确认之诉。给付之诉,是
1,135 2022.04.17 -
01:12
因合同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吗
合同纠纷是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具体而言,其适用有以下几类:1、因民法典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2、因经济法、
1,34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