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要怎么认定构成故意杀人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第232条处罚。(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3)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车轧辗被害人或者将被害人转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从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转化为积极希望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且积极实施了足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实质行为,以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通常是不构成故意杀人的,但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可构成故意杀人罪。尽管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都是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致人死亡满足法定条件的,可构成故意杀人罪,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肇事者在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或惧怕承担大额民事赔偿,而故意将被害人杀死的,构成故意杀人罪。值得注意的是,由交通肇事罪转化而来的故意杀人案件,肇事者(杀人犯)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但是否会被判处死亡,需要结合案件情况来定的。
-
交通肇事就一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行为人交通肇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构成故意杀人的,但是行为人是以杀害对方为目的的有可能会认定为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3.30 104 -
交通肇事是构成故意杀人吗
交通肇事一般情况下不构成故意杀人,但是行为人是以杀害对方为目的的有可能会认定为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10.19 155
-
交通肇事还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交通事故中人死亡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来说,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是交通事故罪,但死亡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的具体应用法律几个问
2021-10-20 15,340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故故意杀人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
2022-08-23 15,340 -
交通肇事罪转化成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条件为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交通肇事后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为逃避罪责而倒
2022-06-09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属于交通肇事罪法定加重情节,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
2022-04-23 15,340
-
01:21
要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即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存在以下情形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1、死亡一人或重伤达三人,肇事人对事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2、死亡达三人,肇事人对事故负同
1,130 2022.04.17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2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