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的界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间融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发生在亲戚朋友间或者认识的之间,主要目的是帮助受资人暂时摆脱生活困境或者满足其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另一种情况发生在中小企业与企业职工及当地、周边居民之间,主要目的是缓解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投入生产或者改善企业的状况。它既是一种古老的融资形式,又是适应民间各经济主体之间为解决生产、经营、投资、生活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融资形式,相对于国家信用、银行贷款,民间融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无形市场,遍布广大的城市和乡村,它以融资方式的灵活性、融资范围的广泛性、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信贷在社会资金配置上的一些不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同时满足4个条件,会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第二,通过媒体、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第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第四,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最大区别则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是截然不同的。民间融资指的是自然人、法人或者是其他组织之间,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所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解决资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为;而非法集资犯罪则是破坏金融秩序或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为。
-
在我国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是什么
民间融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前提下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解决资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为;非法集资犯罪则是破坏金融秩序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为,两种行为性质截然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2020.09.10 113 -
在我国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划分界限是什么
民间融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前提下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解决资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为; 非法集资犯罪则是破坏金融秩序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为,两种行为性质截然不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2020.10.01 158 -
民间借贷的融资形式
民间借贷融资形式有下列四种:1.低利率互助型借贷。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的无偿或有偿的相互借贷行为。2.企业集资型借贷。主要分为企业集资和社会集资。3.发放高息型借贷。融资主体主要是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4.不规
2021.02.25 156
-
在我国,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是如何界定的?
民间融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前提下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解决资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为;非法集资犯罪则是破坏金融秩序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为,两种行为性质
2023-02-22 15,340 -
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是什么?
民间融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前提下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解决资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为; 非法集资犯罪则是破坏金融秩序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为,两种行为性
2022-11-14 15,340 -
在我国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划分界限是什么
民间融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前提下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解决资金短缺的合法民事行为; 非法集资犯罪则是破坏金融秩序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犯罪行为,两种行为性
2022-10-15 15,340 -
非法集资的界定与民间借贷的区别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
2022-08-07 15,340
-
01:17
怎么界定民间高利贷
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就属于高利贷。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并且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其中,如果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如果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
1,309 2022.04.15 -
00:58
非法集资是如何界定的
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就属于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就构成非法集资: 第一,犯罪嫌疑人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第二,向社会进
4,563 2022.04.15 -
01:29
非法融资的定罪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没有非法融资罪的规定,但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也即不特定多数人的存款。本罪的主体
1,0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