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是否具有强制性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仲裁没有强制性,但可以依靠劳动仲裁的裁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期限为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天起计算。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况扣押、冻结、划拨和变更执行人的财产。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仲裁没有强制性,但是可以凭借劳动仲裁的裁决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劳动仲裁没有强制性,但是可以凭借劳动仲裁的裁决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
劳动争议协商是否具有强制性
劳动争议协商及调解没有强制性,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2020.04.05 93 -
劳动争议仲裁是否有时效性?
劳动争议仲裁有时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0.06.18 109 -
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是否具有强制性
劳动争议协商及调解没有强制性。因此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020.09.14 106
-
劳动仲裁是否具有强制性
劳动仲裁没有强制性,但是可以凭借劳动仲裁的裁决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
2022-06-26 15,340 -
劳动争议劳动调解是否具有强制性?
劳动争议协商及调解没有强制性。因此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
2022-06-06 15,340 -
劳动争议调解是否具有强制性
劳动争议协商及调解没有强制性。因此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
2022-06-08 15,340 -
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区别,劳动争议仲裁庭的
1、性质不同劳动争议仲裁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行政特征是指,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即机构组成具有“三方性”,
2022-05-05 15,340
-
01:04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需要先向仲裁委员会的申请进行仲裁,之后如果对仲裁的结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
4,834 2022.04.17 -
00:5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规定如下: 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原则上是一年之内提出仲裁的申请,这是一般时效; 2、特殊时效:欠薪加在职,时效不受限。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纠纷又只限于拖欠劳动报酬,就属于欠薪加在职,那么劳动仲裁不受一年
3,558 2022.04.17 -
01:25
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有四点,分别是: 1、机构设置方面不同,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按行政区划分别在县、市和市辖区等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特别机构; 2、
2,996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