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主观及认定注意事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应当接受卫生检疫检查而故意逃避或拒绝。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明知自己是检疫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明知自己是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而故意逃避国境卫生检查或必要的卫生处理的,才能构成本罪,否则便不能以本罪论处。一般认为。这种观点不妥。行为人只要明知自己应当接受国境卫生检疫检查或必要的卫生处理就足以构成故意,而并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是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因此,行为人不知自己是检疫传染病的带菌者,但只要明知进入我国时应当接受卫生检查却故意逃避,从而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就应构成本罪。实施本罪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只要是故意违反国境卫生的检疫规定,就符合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主观要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法定要件是: 1、主体是一般主体;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国境卫生检疫的正常管理活动;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认定:第一、侵犯的客体是: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第二、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或该行为引起了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第三、侵犯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第四、主观要件是:过失犯罪。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处罚规定?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处罚规定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国境卫生检疫的正常管理活动。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但一般必须是出入国(边)境的人才可能构成本罪。
2020.03.24 97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的定罪量刑?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定罪量刑为: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是单位犯妨害国家卫生检疫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判处罚金。
2020.10.22 244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量刑规定?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量刑规定如下: 1、自然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2020.02.10 90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主观方面有哪些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应当接受卫生检疫检查而故意逃避或拒绝。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明知自己是检疫传染病患者或带菌者,明知自己是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而故意逃避国境卫生检查或必
2022-07-10 15,340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如何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二条【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2022-05-22 15,340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怎样认定
犯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认定我们要清楚侵犯的客体为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或该行为引起了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
2022-07-05 15,340 -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怎么认定
妨碍国境卫生检疫犯罪的量刑规则: 一、犯本罪既遂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处罚金,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个人犯罪规定量刑。
2021-12-31 15,340
-
01:43
离婚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我国,想要解除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的方式。协议离婚是指,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关于解除婚姻关系的一致合意,携带离婚协议书,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诉讼离婚是指,一方当事人想要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但就离婚、财产、子女等
1,712 2022.04.17 -
01:02
出国劳务合同注意事项是什么
出国劳务合同的签订需要注意的细节特别多,第一,必须先检查劳务输出单位是否具有合法的劳务输出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个人或者公司想要代理出国劳务业务,必须经过国家劳动部门、外事部门等有关的部门的严格审查批准,否则,就是非法的劳务中介。第二
1,544 2022.04.17 -
01:19
审合同注意事项
审合同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这五个方面: 一、注意合同的目的性。只有了解合同目的,才可以弄清楚合同各方的真实意思、确定合同的性质及合同的准确名称、“规划”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后果、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二、注意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有效性事实
2,72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