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如何监督被假释的罪犯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2.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刑法》第八十四条,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刑法》第八十五条,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应进行以下几种方式监督: 1、对于被假释的,在其期间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按照监督机关规定要求罪犯按时报告自己的相关活动情况。 3、假释期满的,就认为是原判刑已经执行完毕,可以公开宣告予以释放。
1.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2.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
公安机关对假释的罪犯如何予以监督
公安机关对被假释的罪犯予以监督的方式: 1、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指定罪犯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进行监督考察。 2、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公安机关应当定期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
2023.01.13 143 -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如何进行监督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可以进行的监督有:督促犯罪分子遵守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假释期内依法对其实施社区矫正;督促犯罪分子按要求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如果在假释期间内表现优秀,且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假释期满后,可以予以释放。
2023.01.03 143 -
公安机关对宣告假释的罪犯如何进行监督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进行监督的主要方式: 1、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县(市)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指定罪犯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进行监督考察。 2、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公安机关应当定期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街道居民委员
2022.12.02 161
-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如何监督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2023-07-27 15,340 -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如何进行监督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2023-01-25 15,340 -
公安机关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怎样进行监督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2023-08-11 15,340 -
被假释的罪犯,由哪一机关进行监督?
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2023-06-12 15,340
-
01:03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检察院是全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国家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人
5,657 2022.04.17 -
01:18
帐户被公安机关冻结怎么办
当事人的银行帐户如果被公安机关冻结,此时,应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在其调查完成之后,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当事人的账户会及时被解冻。如果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则直到对应的案件结案为止,当事人的账户才能依情况解冻。因此,如果当事人并未涉嫌
10,179 2022.05.11 -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