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少的女儿的抚养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由于长期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经济相当困难,无力按原数额给付,而抚养子女一方又能负担子女的大部分抚养费,那么可请求减少给付。 (2)如果一方拒不交纳人民法院有关抚养费的判决或者裁定,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执行。 如果一方不执行的是离婚协议中约定应给付的抚养费,另一方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而必须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抚养费包括教育、生活、医疗等费用,夫妻双方原则上各承担50%,但由于孩子随夫妻一方生活,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对方支付抚养费的50%给抚养孩子的这一方。生活费以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教育、医疗凭票据结算。如果有年满18岁的子女,但由于还在接受高中教育,无法独立生活,所以还是有权要求父母承担教育、生活、医疗等费用。
孩子的抚养费应给到他十八周岁成年为止,如果他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
子女的抚养费给多少合适
子女的抚养费给多少合适,按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
2023.09.21 69 -
给太少孩子抚养费,如何维权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3、有特
2021.10.19 69 -
儿子的抚养费应给到多少岁呢
儿子的抚养费应给到他十八周岁成年为止,如果他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 十六周岁
2021.04.24 114
-
给太少女儿抚养费咋办
1、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
2023-07-25 15,340 -
给太少女儿抚养费能起诉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
2023-07-31 15,340 -
给太少女儿抚养费该怎么处理
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
2023-07-29 15,340 -
给太少女儿抚养费有什么办法
1、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
2023-09-10 15,340
-
01:20
未婚子女的抚育费给多少
首先,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生活和教育等费用。总体而言,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取决于父母的收入水平、当地生活水平、子女数量和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标准如下:1、如果当事人有固定
811 2021.03.24 -
01:25
离婚婴儿抚养费多少
夫妻二人离婚时,如果子女为婴儿的,婴儿抚养费的计算标准适用一般子女抚育费的计算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子女抚养费具体数额的计算标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1、子女的实际生活所需;2、父母的负担能力;3、子女生活当地的生活水平。在此看来,对于
836 2021.03.24 -
01:12
女方抚养费不给怎么办
女方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男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具有法定的抚养义务。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可以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法
1,173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