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老板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不属于劳动关系的,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该老板,要求支付劳动报酬。 如果老板给写了欠条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督促老板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 申请支付令,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有债权文书。 当事人提出申请后,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其是否受理。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当事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该裁定不得上诉。 申请支付令不必经过法院的审理程序,所以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与老板协商; 2、协商不成的,向当地的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3、或者是携带相关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的讨要方式:私人老板拖欠工资时候,劳动者应当收集相关证据,比如每月的工资条、工作牌、考勤记录、工作记录等证据,然后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索要工资。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讨要方法如下: (1)当事人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2022.10.21 410 -
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要?
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投诉;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
2020.08.22 231 -
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要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举报电话:12333;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2020.05.17 271
-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要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处理:1、与老板协商;2、协商不成的,向当地的监察大队进行投诉;3、或者是携带相关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021-12-29 15,340 -
老板拖欠工资,怎样向私人老板讨回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逾期支付,即属无故拖欠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1次,实行周
2023-06-08 15,340 -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回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逾期支付,即属无故拖欠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1次,实行周
2023-06-01 15,340 -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如何讨要
私人老板拖欠工资,不属于劳动关系的,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该老板,要求支付劳动报酬。 如果老板给写了欠条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督促老板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 申请支付令,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
2022-12-13 15,340
-
02:02
私人老板拖欠工人工资怎么办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找公司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民事诉讼。为了争取最高的效率,建议按照私下调解、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民事诉讼的先后顺序尝试追偿。协商不成的,才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不用上交费用,也不用请律师;也
1,126 2022.06.22 -
01:02
老板拖欠工人工资怎么办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对于用人单位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
1,207 2022.04.17 -
01:08
老板拖欠工资怎么办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
11,4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