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房贷款没有还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现在银行执行认贷不认房原则,只要购房者家庭名下名下无未结清房贷,可按首套住房的贷款政策受理。家庭由三种人组成,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一个家庭只要有房贷未结清,再买房就叫二套。第三套房也是以家庭为单位。如果家庭有两个房贷,按三套房计算。总行对发放三套及以上房贷的授信标准是“首付比例和利率都必须大幅提高”。各个地区和银行的政策不一,但基本上三套房首付都在五成以,贷款利率上浮15%到20%。认贷不认房是指在界定二套房时,如果买家在银行征信系统里已经登记有一条贷款买房的信息,贷款还未结清,那么又申请贷款买房时,将界定该房为二套房或以上。如果已经结清所有贷款,即使买家名下已有一套房,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然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如果买家名下已有2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因素,灵活把握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还完首套房贷款的,二套房依然能贷款。不论首套使用公积金贷款还是商业贷款,在贷款未结清的情况下,二套房均可申请商业贷款进行购房,但出于限购需要,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贷款没有还清房子能买,没还清的贷款房可以贷款。个人的房贷是否还清对个人申请贷款没有什么影响。在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主要是看申请人现在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好不好。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良好的话,并且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就能在银行申请贷款。
-
首套房贷款没还完二套房能贷款吗
首套房贷款没还完二套房能贷款。不论首套使用公积金贷款还是商业贷款,在贷款未结清的情况下,二套房均可申请商业贷款进行购房,但出于限购需要,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2020.03.16 264 -
第一套房贷款已还清再贷款买房属于第二套房吗
第一套房贷款已还清再贷款买房属于首套房。“二套房”是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简称,是指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的,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房贷房。贷款买过一套房,商业贷款
2020.09.13 506 -
贷款没有还清房子还能买吗
贷款没还清的房子经抵押权人同意适合买。当事人应当取得抵押权人同意,到银行开具已还清贷款的证明或转按揭申请表,到房屋抵押登记部门办理解压手续后到房管局更名过户。
2020.08.16 200
-
首套房贷款没还清怎么办
一、购房者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如果贷款未结清,按照2015年最新政策,将执行二套房政策,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个人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的期限由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为超过2年(含2年)。
2022-04-16 15,340 -
住房贷款没有还清还可以贷款买第二套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良好的话,并且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就能在银行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否则不可以。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商业银行依法向借
2022-05-16 15,340 -
房子贷款没有还清还可以贷款买第二套吗
看具体情况定。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良好的话,并且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就能在银行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否则不可以。《贷款通则》第十条:除委托贷款以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
2022-05-26 15,340 -
房屋贷款没有还清还可以贷款买第二套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良好的话,并且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就能在银行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否则不可以。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应当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实行担保,保障按期收回贷款。商业银行依法向借
2022-05-16 15,340
-
01:26
房贷没还清可以抵押贷款吗房贷没还清是可以抵押贷款的,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借款人已经是抵押房屋的所有权人,即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且拿到了房产证,此时房屋所有权人可以将房产证抵押在银行,用来保证自己的还款能力。2.无论是第一次抵押还是再次抵押都需要在同一家银行办
22,448 2022.04.15 -
01:53
贷款没还清离婚怎么分贷款没还清离婚分割:通常情况下,如果贷款没还清,那要先区分该房产是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财产。如果是夫妻共有财产,那没还贷部分就要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如果是一方婚前购买、婚内还贷的,那没还清的贷款作为个人债务继续偿还。已经偿还的部分和房
1,359 2022.05.11 -
01:06
没还清贷款的房子离婚怎么分割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该房屋是一方婚前支付首付款购买并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则该房屋属于该方婚前财产,未偿还的贷款属于个人债务,婚内使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贷款部分以及对应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予以分割,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房屋折价款。如
1,5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