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有哪些, 哺乳期间工资有哪些扣除项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产假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流产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各地各行业的规定或由所在单位酌情考虑。 ·上班期间哺乳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九条:“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性处在哺乳期的待遇:首先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性职工处在哺乳期内就降低她的工资、或者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其次如果合同时间到了,要顺延到哺乳期结束。最后如果被辞退了,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女职工哺乳期待遇有单位不得辞退。不能适应原劳动,单位减少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怀孕7月以上,不得安排加班或夜班,工作时间安排休息时间。工作时间进行产前检查计入工作时间。
-
女职工哺乳期待遇有哪些?
女职工享有下列哺乳期的待遇: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的哺乳时间;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违法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其他。
2020.01.10 151 -
女职工哺乳期待遇有哪些
女职工哺乳期待遇: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其他。
2020.10.11 119 -
女职工哺乳期有哪些待遇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享受以下待遇: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哺乳室;其他。
2020.03.25 178
-
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是怎样的,对哺乳期有哪些社会保障?
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明确规定: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
2022-05-06 15,340 -
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
2022-01-31 15,340 -
女职工哺乳期期间的福利待遇
1哺乳假及待遇1、哺乳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九条规定,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
2022-01-27 15,340 -
请问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是怎样的,对哺乳期有哪些社会保障?
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明确规定: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
2022-05-06 15,340
-
01:15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业主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的各个环节,也即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2、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管理,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情况下,业
4,037 2022.11.21 -
01:17
十级工伤有哪些赔偿项目工伤十级伤残会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补助费用、康复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及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职工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根据工伤保
2,503 2022.04.17 -
00:52
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4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