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遗弃物损失可否定为犯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确定遗失物的归属时,应具体的是判断遗弃物的种类以及性质,也就是说遗弃物如果是属于国家所有的那种,那么其归属也就应当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人都不得占有。若属于私人所有的,对于遗失物,可依先占而取得所有权。所谓先占,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而取得所有权的事实。但是,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已有不构成犯罪,但是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取得的利益,同时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不当得利人对此应当返还。
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己有,行为人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中的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
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己有行为人构成犯罪吗
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己有行为人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的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损害别人,获得利益。不当得利法律事实发生后,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利益,
2022.04.15 182 -
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己有行为人构成犯罪么
将小偷遗弃的赃物占为己有,行为人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中的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
2021.03.21 156 -
遗弃小孩能否构成犯罪行为
遗弃儿童不一定构成犯罪。关键是看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遗弃。只有综合考虑情节和环境,才能准确评价刑法。 1、拒绝扶养幼儿或者生病儿童,情节恶劣的,有扶养义务的人构成遗弃罪。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教育的目的恐吓这些孩子,采取饥饿的方式,就不能认为是拒
2022.04.14 241
-
偷小偷的遗弃物被盗算不算犯法
在确定遗失物的归属时,应具体的是判断遗弃物的种类以及性质,也就是说遗弃物如果是属于国家所有的那种,那么其归属也就应当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人都不得占有。若属于私人所有的,对于遗失物,可依先占而取得所有权。
2022-06-27 15,340 -
遗弃行为可否构成犯罪?
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
2022-05-21 15,340 -
小偷遗弃物盗窃算不算犯法,遗弃物如何处理
在确定遗失物的归属时,应具体的是判断遗弃物的种类以及性质,也就是说遗弃物如果是属于国家所有的那种,那么其归属也就应当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人都不得占有。若属于私人所有的,对于遗失物,可依先占而取得所有权。
2022-05-28 15,340 -
遗弃小孩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遗弃儿童的,不一定构成犯罪,关键是要看行为人是在何种条件下作出遗弃的行为,应综合考虑情节及环境,方能准确进行刑法评价。 1、如果对年幼的或者患病的孩童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则具有扶养义务的人就构成遗弃罪
2023-02-20 15,340
-
01:14
遗弃养子女犯罪吗遗弃养子女犯罪。遗弃行为并不单指遗弃亲生子女,养子女也属于该罪的犯罪对象。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遗弃行为情节恶劣包括,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
724 2022.06.06 -
01:08
如何判定遗弃罪判定遗弃罪的标准如下: 1、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 2、该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 3、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根据
710 2022.11.21 -
01:08
婴儿遗弃罪如何定罪婴儿遗弃罪如何定罪必须根据行为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1、如果对年幼的或者患病的孩童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则具有扶养义务的人就构成遗弃罪。但如果是仅仅对这些婴儿出于教育的目的进行恐吓,采用饿肚子的方式,则不能认为是拒绝扶养,也不算情节恶劣,一般不
1,644 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