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怎么抵扣个税,应该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需要填《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需要填写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收入情况、三险一金、各项扣除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可以在税务总局、各省市税务机关官网下载打印,也可以通过单位领取,或者是在就近办税服务厅领取。 之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办理: 一是单位代扣; 二是自行申报办理。 通过单位申请办理是最方便的,拿到表格填写后提交给单位走流程即可,但因为涉及到的抵扣项可以有多个,不想单位知道相关隐私信息的话,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自行向汇缴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此外,对于没有固定单位但有其他收入的纳税人,申请抵扣也可以采用上段提到的不通过单位流程的申报方法申请个税租房抵扣。
2019年,在外租房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需要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房子才可以进行抵扣,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家化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工作,住房租金一个月可以抵扣1500元;在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一个月可以抵扣1100元;在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工作一个月可以抵扣800元。 另外租房抵扣个税还有其他规定,如果纳税人的配偶在主要的工作城市有自住房,则视为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租房;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即使没有住在一起,也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纳税人和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不可以同时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和租房租金扣除的,也就是说办理了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就不能扣除租房租金,租房租金扣除了,就不能享有贷款利息扣除。
-
二套房税金抵扣应该怎么处理
二套房填报了个税抵扣的,当事人应当及时在个税申报中进行修改。但如果其首套房未享受个税抵扣的,则二套房可以依法享受个税抵扣,不需要在个税申报中进行修改。
2020.04.09 110 -
房租怎么抵扣个税
如果是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扣除1500元。除以上城市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则每月扣除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则每月扣除800元。
2020.08.18 258 -
租房个人所得税如何抵扣
个人所得税抵扣租房费用按主要工作城市分三类可以分别抵扣1500元每月、1100元每月和800元每月。如果个人不付租金,不得扣除。如果本人支付租金,可以扣除。
2021.06.02 374
-
住房租金应该如何抵扣个税呢
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人
2022-08-31 15,340 -
住房租金该如何抵扣个税
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人
2022-08-27 15,340 -
住房租金应该怎么样抵扣个税
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人
2022-08-31 15,340 -
合租房如何抵扣个税
根据《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十九条,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合同的承租人扣除。因此,合租租房的个人,若都与出租方签署了规范租房合同,可根据租金定额标准各自扣除。合租房享受个税抵扣标准:人在主要工作城市
2022-08-25 15,340
-
00:53
租房扣税申报抵扣多少
租房扣税申报抵扣流程步骤如下: 第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第二、除上述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
10,536 2022.04.17 -
01:14
征收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应如何处理
征收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征收部门在了解抵押情况后应当书面将政府征收决定和征收方案通知抵押权人,由抵押权人和被征收人协商债务处理方式。如果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补偿方式,抵押权人可以与其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将被征收人取得的置换房屋作为新的抵押。如果
583 2022.04.17 -
01:25
租房违约如何处理
租房违约情形出现时,关于如何处理应当根据违约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分为以下情况:1、当租房合同的违约方为房屋的承租人一方时,若其不按依法生效的合同的约定数额和期限,向出租人履行支付租金,妥善保护租赁财产并按约定用途正当使用等义务
2,2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