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直接走了不可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直接走,但需要注意,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没签合同不干了不可以直接走。劳动者辞职的,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有以下情形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
没签合同可以直接走吗
没签合同不一定可以直接走,没签合同并不意味着没有和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如果成立了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不可以直接走,必须先和用人单位协商或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2020.09.25 420 -
没有签合同可以直接走吗?
没签合同不一定可以直接走,没签合同并不意味着没有和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如果成立了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不可以直接走,必须先和用人单位协商或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
2020.11.23 207 -
劳动合同签了直接走人了可以直接走人吗
劳动者签了劳动合同后直接辞职走人的,相应的后果需要分情况讨论。 1、如果用人单位不存在过错的,劳动者没有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2、如果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
2020.09.03 260
-
没签合同不干了直接走可以吗
1、这个问题需要分两种情况: 2、在一个月之内想要直接走因为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如果你在一月内想要辞职,是需要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因为此时用人单位并没有违法行为超过
2022-10-18 15,340 -
没签合同可以直接走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直接离职,但是需要考虑到办理离职手续的相关问题,所以建议此种情形下,劳动者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
2022-06-08 15,340 -
辞职没有签合同可以直接走了吗
单位应当从你工作之日的一个月内与你签订合同,没有签订的,应当从第二个月开始每月向你支付双倍工资,你可以随时辞职,没有辞职期的限制,单位必须足额支付你工资。《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
2022-03-25 15,340 -
签了合同,可以直接走人吗?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未提前通知,辞职走人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1、用工方
2022-03-31 15,340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699 2022.04.17 -
01:12
签了劳动合同直接走人会怎么样
签了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劳动合同要发生法律效力。这时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直接走人,劳动者造成单位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
3,195 2022.04.17 -
00:52
直播合同签了以后不可以解约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全面履行合同。在出现了合同约定的解除合同事由或者法定的解除合同事由,例如: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预期违约、迟延履行且在合理期限内仍然未履行、其他致
968 2022.05.26